由五日熱立克次氏體引起、經體虱傳播的急性傳染病。又稱五日熱華倫熱。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英國和德國士兵在戰壕內生活後曾流行此病而得名。1949年美國醫師穆瑟等證實立克次氏體是本病病原,並從患者的體虱中分離出立克次氏體,稱五日熱立克次氏體。中國尚無戰壕熱的報告。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

  戰壕熱病潛伏期為122~35天。起病急驟,表現畏寒、發熱,體溫迅速上升至39~40℃,呈回歸熱和持續發熱型,發熱2~3天或2~3周不等,間隔3~8天無熱期後發熱可反復發作多次。伴有劇烈頭痛、肌肉疼痛,尤以腰部、下肢肌肉及腓腸肌疼痛為甚。壓迫眼球或眼球轉動時疼痛,亦可出現脛骨劇痛,脾臟腫大。少數病人可出現充血性斑丘疹,多分佈於胸、腹部皮膚或四肢。診斷根據當地有本病流行和體虱寄生及典型臨床癥狀,確診須依靠酶聯免疫法、免疫熒光和補體結合試驗或將病人血液接種於馬血瓊脂培養基分離病原體。也可用PCR法檢測特異性DNA。治療用四環素有良好的療效。也可用氯黴素、紅黴素和多西環素治療。預防應采用隔離患者、滅虱和註意個人衛生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