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自然的、心理的或其他技法獲得世間事物的資訊以預測未來吉兇禍福的巫術。見於古今中外各地區。在西方,其主要形式為占星術,還有水晶球、紙牌等方式。在中國古代,“占”指觀察,“蔔”指燒灼龜殼,占卜最初指根據龜甲上經過燒灼出現的裂紋形狀來預測吉兇。

  中國現存可考的最早占卜術為甲骨蔔。考古發掘表明,在新石器時代已普遍使用蔔骨,至商代臻於極盛。周代流行以數理為依據的筮占法(用蓍草草占卜)和在觀天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占星術,並出現蓍草占卜的專書《易經》。戰國時期出現瞭將陰陽五行理論與天文歷法的推究結合起來的式卜術(特點是運用“式”這種器具進行占卜)和擇吉術(或稱擇日術、選擇術)。此外,先秦時還有相人術(觀察人的形貌以測其命運)及筳篿(用靈草編結在斷竹枝上測定吉兇)、夢占(根據夢中所見兆象預測人事吉兇)等占卜術。漢以後,從筳篿和夢占衍化出杯筊(又稱杯珓,將杯筊擲空於地上觀其俯仰以定吉兇)、金錢卜(以錢擲地視其正反面的組合成卦)、靈棋卜、牙牌數、簽占(俗稱求簽)等。種類繁多的占卜術在漢代已形成相當完整的體系。隨著歷史的推進,占卜方法日益增加,各種書籍日益齊全。南北朝後期還出現瞭根據星占術或生辰八字推算個人命運的推命術。占卜術到唐宋時達到鼎盛。明清以後,隨著西方科學知識的普及,占卜逐漸走向衰落。

  占卜術的哲學意義反映古人對自然界和人類最基本的認識,表達人們對神的敬畏及探測神意的希望。中國的占卜術在其發展過程中,融合瞭陰陽五行生克制化、太極八卦等理論。占卜術可分為感應占卜、解釋占卜和直觀占卜三類。感應占卜解釋占卜是根據外部事實進行推理,如甲骨卜、用《易經》進行的筮占和占星術。直觀占卜是靠感官或運動器官的不自覺運動或精神感受進行,如球晶占卜利用感官的不自覺運動占卜未來。中國的占卜方法種類很多,普遍的有杯筊、金錢卜、棋占、字占(測字)、簽占、牌占、雞骨卜、植物卜、動物卜及推命術、相術等,但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還是以八卦為理論依據的筮占法及由此衍生出的各種方法。現在通常說的占卜,尤以周易占卜為代表。算命屬於命運占卜術,也是占卜的一種。

  占卜至20世紀末仍存在,但是沒有確鑿的科學證據證明占卜確實能預告未來,而且占卜的無理性也日益被世人所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