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宗教教派。又稱老官齋教姚祖教。該教尊羅教教祖羅夢鴻為始祖。明嘉靖年間(1522~1566),羅教由大運河漕幫從北南傳,在浙、閩、贛諸地區形成瞭實力最為雄厚的新宗派。這支新型的羅教支派規定凡入教者,俱以“普”字為法派命名,吃素守齋,鄉裏稱為老官,遂到清雍正年間改名為老官齋教。

  二祖殷繼南(有的史料稱殷繼能應繼南、殷祖、應祖。法名普能)掌教後,在教內分封28位化師、72位引進,分管教務。由於齋教勢力不斷擴大,引起朝野震驚,明萬歷四年至十年(1576~1582)殷繼南兩次被捕,最終被斬首示眾。實際上殷繼南是江南老官齋教的真正締造者,他鞏固和發展瞭南傳羅教的教義和宗教組織,並建立瞭教階制度,使教勢遍及十數州縣,處州成為南傳羅教的中心。

  三祖姚文宇(法名普善,道號鏡山)接掌教權後,崇禎二年(1629),首先進行教務整頓,清除旁門外道,統一教內各派,繼而建立瞭新的教階制度,把教內骨幹分成左、中、右三支,中支每人傳徒7人,左、右2支各傳徒5人。教內以禮、義、廉、恥、孝、悌、忠、信、和9字為傳承輩分,各地建立齋堂,每逢朔望之際,信徒聚集於齋堂中,舉行齋會,亦稱蠟會,形成瞭嚴密的教階紀律組織。姚文宇掌教數十年後,教勢遍及江浙皖蘇,並傳入臺灣地區。

  清順治三年(1646),姚文宇被殺,幼子姚繹(法名普法)長大後於溫州永嘉縣繼統教位,南傳羅教的中心由處州轉移到瞭永嘉。自此,這支教派開始瞭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教權世襲制。整個清代,這個教門的核心組織都掌握在姚姓傢族的手中。

  乾隆十三年(1748),福建北部建安、甌寧的齋教組織農民起義失敗後,當局對老官齋教進行瞭滅教式的追捕,齋教遂被鎮壓取締。

  老官齋教誦奉的經書除羅教的五部六冊外,還有《聖論寶卷》、《天緣結經錄》、《三祖行腳因由寶卷》(簡稱《三祖卷》)、《明宗孝義達本寶卷》、《西林開玄寶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