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病癥名。以腰痛、臀腿痛為主要臨床表現。常伴有腰腿活動受限,小腿足部麻木、無力,行走障礙等癥狀。一般被歸屬於筋傷、痹證的範圍。西醫學認為腰腿痛主要是由腰椎間盤突出癥、腰臀部軟組織勞損、骨質疏鬆癥、腰椎管狹窄癥、腰椎退行性骨關節病及脊椎或脊髓的炎癥、腫瘤、神經根炎等引起。《內經》中已有腰痛和腰痛涉及背、骶、臀、下肢等部位疼痛的記載,並指出其病因是風寒濕邪外侵、勞損外傷。隋代《諸病源候論》明確指出“腎主腰腳”,不僅強調腰痛與腎的關係,而且明確指出腰痛可牽涉到到下肢痛。

  腰腿痛的原因大致有三類:①急性外傷,如負重、扭捩等,導致氣血滯塞、瘀阻經絡。②外受風寒濕邪、內客經絡,阻遏氣血正常運行,不通則痛。③腎虛積勞,腎虛則精血虧損,筋骨失養,不榮亦痛。

  腰腿痛的辨證要點有:①結合西醫學診斷辨病。許多疾病都可引起腰腿痛,臨床要結合西醫的檢查手段和癥狀特點進行辨別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腰腿痛直至足跟足趾,平臥後疼痛減輕;腰臀部軟組織勞損的疼痛僅及膕部稍下甚或止於臀髖部,休息後能得改善;兼有脊椎包括椎間小關節退行性改變者,多晨間疼痛加重,甚至難於起床,活動後疼痛減輕;椎管狹窄癥則多有間歇性跛行,即站立稍久或步行一定距離後腰腿痛明顯加重,必得坐或下蹲始能緩解。②辨疾病性質。瘀阻見於病起之初,尤其有明顯外傷史者,疼痛劇烈,腿足麻木,脊柱側彎,活動受限,壓痛多局限,難以抬腿。風寒為主者,其痛逐漸加重,天陰遇冷則疼痛加劇、得熱較舒,活動牽強,肌筋脹硬,壓痛較廣,抬腿亦受限制。濕熱者常伴陰血虛少,多見於無明顯外傷的病初起者,疼痛在晨間加重,活動受限以前屈為明顯,壓痛較廣泛,同時見有口咽幹燥、尿多黃赤、舌紅苔膩。腎虛多見於經調治後疼痛已得緩解但仍延綿不已者,腰酸膝軟,肌筋仍有緊張,抬腿稍受限制,脈虛細。理筋手法是治療腰腿病(由炎癥和腫瘤引起的除外)最為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滾壓、推揉、摩擦等手法能舒筋活血止痛,一般均可采用。理筋手法治療腰腿痛的一般原則是:先用柔和的手法放松腰腿部的筋肉,再以作用明顯、力度較強的特定手法治療,最後用調理手法舒筋活絡。

  藥物治療包括外用和內服。外用藥多以治標為重,以活血溫經通絡止痛為原則,常用熏洗、熱敷、搽擦、外敷等方法。內服藥以辨證為基礎,因證施治。損傷瘀阻宜活血化瘀止痛,常用效靈活絡丹、乳香趁痛散加減。痹證屬風寒者須溫經散寒祛風止痛,以麻桂溫經湯加制川草烏等。屬濕熱者當清熱活血除濕止痛,用溫平湯加減。腎虛者宜固腰補腎強筋止痛,用左歸丸、右歸丸、固腰補腎丸加減。

  針灸能宣通氣血,溫針能散風寒,刺絡、拔罐既能活血止痛,又能引風寒外出。常循經取穴。可用當歸註射液、威靈仙註射液在壓痛部位作水針治療。棘突、橫突、臀部肌肉豐厚處的壓痛宜刺絡、拔罐。

  凡腰腿痛初起時宜適當休息,尤其腰椎間盤突出癥初發時要絕對臥床3周,可使部分患者疼痛緩解。癥情緩和後,可選用適宜的鍛煉方法,進行功能鍛煉,如廣播操、健身操、太極拳、練功十八法等,對預防和恢復均有一定作用。

  牽引是用於治療不宜用手法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如孕婦)的一種方法。也可用於其他患者或配合手法應用。

  腰肌勞損 引起腰腿痛的常見骨傷科疾病。多見於青壯年,常與職業和工作環境有一定關系,屬腰部慢性筋傷。

  引起腰肌勞損的原因主要有:①陳傷。常由於急性腰肌扭傷後失治、誤治,筋絡損傷不能及時修復而形成慢性損傷。②積累性損傷。腰部長期處於某種特定的體位狀態,引起腰肌疲勞,發生勞損。③腰椎或下肢有畸形引起腰部軟組織或關節的損傷。腰肌勞損患者主要表現為腰背部酸脹疼痛,休息減輕、勞累加重,疼痛與天氣變化有一定關系,腰部可觸到壓痛點。X射線檢查和實驗室檢查常無陽性發現。治療常用理筋手法,先以滾、推、揉、按等方法松解筋肉,再用彈撥、點按、扳腰、搖等方法舒筋止痛,最後用捋順、叩擊法調理筋絡。還可內服補腎壯陽、祛邪止痛類藥物,如獨活寄生湯、健步虎潛丸等;外用狗皮膏以散寒止痛。另外可配合針灸、理療、封閉療法等。

  腰椎間盤突出癥 腰部筋傷的常見疾病。因某種原因使腰椎間盤的纖維環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或脊髓引起腰腿痛和一系列神經癥狀。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因是腰部筋絡退行性病變,加之外傷或慢性勞損,以及受寒著濕等多種因素引起。主要表現為腰及下肢疼痛,疼痛呈放射狀,腰部活動或咳嗽等增加腹壓的動作都可引起下肢痛,病程較久者常有下肢麻木。中央型患者表現為會陰部麻木,嚴重時二便異常。檢查時腰椎變直而側彎,活動受限,腰椎棘突間及椎旁1~2厘米處有深部壓痛點。直腿抬高試驗陽性。X射線腰椎片多無直接影像,臨床確診主要依靠脊髓造像、計算機X射線體層成像(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中醫治療方法主要有:①理筋手法。適用於初次發作或病程長、反復發作而癥狀較輕,單側突出、膨出,以及青壯年患者。中央型突出嚴重者或病程長、經多次保守治療效果不佳者,禁用理筋手法。具體操作如下:先用按揉法、點壓法、滾法在腰背部及疼痛的下肢點按腰陽關、命門、腎俞、志室、居髎、環跳、承扶、委中、承山、昆山等穴。再用側臥扳腰、晃腰搖髖、抖腰等法,以整復腰椎的小關節,解除髓核等對神經的刺激。最後用捋順、叩擊、震顫等方法疏理筋節,恢復氣血的正常運行。為解除痙攣,也可在麻醉後再行推拿手法,稱麻醉推拿。理筋手法治療後,用腰圍固定,臥硬板床,每周治療三次,兩個月可恢復輕工作。②藥物治療。內服藥以辨治為基礎,氣滯血瘀者可用身痛逐瘀湯,風寒濕痹者選獨活寄生湯加減,腎虛者可用左歸丸、右歸丸加減。外治多用活血溫經止痛的中藥熏洗或選狗皮膏外敷。③功能鍛煉。采用適當方法練習腰背肌力,增加腰椎穩定性。④其他療法。牽引、針灸、拔罐、封閉等多種療法,都有助於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恢復。對經過多次理筋手法治療無效者或嚴重的中央型突出、神經根嚴重粘連、出現肌肉麻痹和足下垂等癥狀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坐骨神經痛 以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為主要癥狀的骨傷科常見癥狀。引起坐骨神經痛的疾病很多,如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結核、腰椎腫瘤、腰椎管狹窄癥、嚴重的退行性腰椎骨關節病、梨狀肌綜合征等。坐骨神經痛的臨床表現除原發病的癥狀外,主要為臀部酸痛、發沉,痛從大腿放射至小腿外側,小腿外側和足部皮膚麻木、感覺遲鈍等。當發現坐骨神經痛後要仔細檢查引起此癥的原發病,作出明確診斷。中醫治療可根據急則治其標的原則,采用緩解癥狀的方法:①理筋手法。采用按揉、點穴、推拿等手法在臀、大腿、小腿等部施術,取環跳、承扶、委中、承山、昆山等穴。再用彈撥、搖髖、扳膝、牽拉等方法舒筋活絡。最後用叩擊、捋順調理氣血筋絡,緩解疼痛。②中藥。可內服溫經散寒藥物,常用烏頭湯。③針灸。可取足三裡、環跳、合谷、太溪、承山等穴,以止痛。④封閉。用中藥或西藥在環跳、承扶、委中等穴位處註射,多有一定的止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