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上用於捕撈的工具。在海洋或淡水水域中捕捉魚、蝦、蟹類等水生經濟動物的各種工具的總稱。

圖1 抄網示意圖

  沿革 中國早在石器時代就已經使用瞭木制和骨骨制的魚叉、魚鉤,公元前10世紀已有銅制的釣鉤。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用竿釣和網具捕魚的象形文字。2 000多年前的《易經·系辭下》中有“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的記載。唐代陸龜蒙在《漁具詩序》中詳細描述和區分瞭當時的漁具漁法,這是中國最早的漁具分類文獻。宋代邵雍和明代末年屈大均還對竿釣漁具和標槍捕鯨等漁具漁法作過詳細描述。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世界上各式各樣的漁具在人類的捕撈實踐中不斷出現,不斷完善,尤其是近二三百年來,逐步出現瞭一些規模龐大、結構復雜,由新型材料制作的大型漁具。自20世紀50年代起,逐步實現瞭網具合成纖維化,操作機械化,漁具已趨於現代化。

  類別 國際上對漁具的分類尚無統一的標準。1972年,德國學者曾根據1958年召開的 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漁具會議 ,以捕撈方法作為分類的主要依據,將世界漁具分為16個類別。此後,又有人於1986年將世界漁具歸為12類。中國於1985年頒佈瞭《漁具分類、命名及代號》的國傢標準,將漁具分為:刺網圍網拖網張網地拉網敷網抄網(圖1)、掩網陷阱釣具耙刺籠壺(圖2)等12大類。其中,刺網、圍網、拖網、張網、地拉網、敷網、抄網、掩網、陷阱等9類漁具,都以網衣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習慣上統稱為網漁具。用網漁具捕獲的水產品約占世界總捕獲量的80%以上。此外,張網以及部分刺網類漁具等,因用於靜置狀態下實現捕撈目的,常被統稱為定置漁具

圖2 鱔魚籠

  應用 各類漁具的結構特點、捕魚原理和操作方法有顯著差異。不同種類的漁具往往適應不同的漁場條件和捕撈對象。刺網通常設置於有魚類經常活動或過往的水域,根據設置的水層,可捕獲底層或中上層的捕撈對象。圍網適合在水流相對平緩的漁場,捕撈易於集群的中、上層魚類。拖網多適合在底質相對平坦的漁場,主要捕撈棲息於底層或近底層的魚類;也有專門用於捕撈中上層魚類的變水層拖網。張網適合在潮流湍急的水域,主要用於沿岸捕撈。地拉網適用於沿岸淺灘或內陸水域冰下捕魚。敷網、抄網、掩網、陷阱等主要用於沿岸淺海或江河湖泊。其中,抄網也被用作其他漁具的輔助工具。釣漁具廣泛應用於海洋和內陸水域捕撈相對分散的魚群。耙刺、籠壺類漁具多用於沿岸淺灘和內陸水域,有的可用於捕撈深潛於水底泥沙之中或具有穴居習性的水產經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