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傢。江蘇吳縣(今蘇州)人。卒於杭州。南洋公學肄業。早年參加辛亥革命。曾先後在江蘇第一師範、南京高等師範(後改稱東南大學)、杭州女子中學、浙江大學任教。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除擔任浙江大學教授外,還歷任浙江省教育廳副廳長、廳長,浙江省人民委員會委員、省政協委員,民進第四屆中央委員等職。

  在普及教育思想上,他認為不但要普及城市小學教育,而且要重視普及農村小學教育;普及教育的年限要有彈性,寧使年限變得短些,也要推廣普遍些;還應使智力不同的學生各得他們適宜的教育。他指出在教材教法與其他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便是國化與鄉化。他認為“國化(民族化),取洋之長以補國之短,移植必服水土,乃能生根。全盤洋化或洋化過度,不合國情,則所長變為所短,無益而有害”。而如果“國化隻適大城市,對絕大多數鄉村仍無裨益,則國化不能徹底”。他重視教育測驗,並聯系小學教育實際開展教育研究。著作有《一個鄉村小學教員的日記》《小學教學漫談》《小學算術教學之研究》《教育雜文》《五十多年學習研究算術教法紀要——一條迂回曲折的道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