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轄市,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地。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位於自治區境北部,處於銀川平原中部,包蘭鐵路線上,西倚賀蘭山,東臨黃河,自古為塞上名城(見圖)。轄興慶區金鳳區西夏區3區和永甯、賀蘭2縣,代管靈武市。面積9 560平方千米,人口199萬(2010),以漢族為多,有回、蒙古、滿等25個少數民族。市人民政府駐興慶區。夏、商、西周為雍州之城,戎羌諸族遊牧之地。春秋戰國為為朐衍等戎族居留地,秦代為北地郡富平縣地。漢成帝陽朔年間建北典農城,俗稱呂城,又稱飲汗城。南北朝,大夏國王赫連勃勃曾將飲汗城改建為“麗子園”,使之成為一座風景遊樂城和大夏國駐兵、屯糧重鎮。北周武帝置懷遠郡、懷遠縣。宋改懷遠縣為懷遠鎮。1020年,黨項族首領李德明號興州,其子李元昊即位,改興慶府。1038年,元昊建立大夏國,史稱“西夏”,改稱中興府。元為西夏中興等路、行省治所。1288年,改行省為寧夏府路,寧夏之名始於此。明、清設寧夏府。1929年置寧夏省,省會駐寧夏城。1945年改城為市,定名銀川市。

銀川城市一角

  地處銀川平原引黃灌區中部,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坡地平緩。賀蘭山東麓的洪積沖積平原,地勢平坦開闊,坡度平緩無切割,城區海拔1 112米。年平均氣溫8.5℃,日溫差12~15℃,1月平均氣溫−9℃,7月平均氣溫23.4℃。年降水量203毫米,無霜期157天左右。年平均相對濕度59%。

  是西北地區新興工業城市。形成瞭以化工、機電、食品、建材、生物制藥等為主導的工業體系。創出“聖雪絨”羊絨衫、“長城”輪胎等一批知名品牌。以寧夏特產灘羊皮、毛為原料加工的灘皮輕裘、提花毛毯、仿古地毯等,在國內外市場上均享盛名。以農畜產品為原料的毛紡織、皮革、制糖等工業發展迅速,輪胎、機床、工業用氈、亞麻纖維等多種產品已進入國際市場。化學工業在寧夏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銀川橡膠廠是全國重點輪胎生產廠之一。國傢重點建設項目——寧夏化工廠是中國從國外引進的17個合成氨成套設備和技術項目之一。新瑞長城機床有限公司是全國液壓仿形車床和旋轉加工自動線的主導企業。銀川位於銀川平原河西灌區的漢延、唐徠、惠農、西幹4大灌渠之間,渠溝縱橫,林帶如網,水田、魚塘密佈並有果園、牧場,被譽為“塞上江南”魚米鄉。農作物主要有小麥、水稻及蔬菜、瓜果等。“珍珠米”、“黃河鯉魚”久負盛名。寧夏“五寶”之一的賀蘭石,其質地細密,堅而可雕。

  市境地理位置優越,唐代以來即為華北與河西走廊間的捷徑,與周圍銀川平原農區、阿拉善和鄂爾多斯高原牧區及賀蘭山礦區的交通方便。銀川市已形成公路、鐵路、航空為主的立體交通網絡。包蘭鐵路貫穿銀川南北,寶中鐵路連通京包、隴海兩大幹線。貨物還可經隴海、蘭新大陸橋抵達中亞和歐洲。4條國道和4條省道從境內穿越。銀川河東機場是國傢4D級機場,開通北京、廣州、上海等40餘條航線。文化教育比較發達,有寧夏大學、寧夏醫學院、北方民族大學、寧夏伊斯蘭教經學院等高等院校。

  名勝古跡有西夏王陵、海寶塔、華夏西部影視城、納傢戶清真寺、南關清真大寺和小滾鐘口、拜寺口雙塔、明長城等,以及風光獨特的沙湖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