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方地區巖畫。主要分佈於內蒙古自治區陰山山脈西段狼山地區。刻畫在崖壁、山頂石塊和山前丘陵石壁上。1976~1980年考察,發現巖畫1萬餘幅。年代上限為新石器時代初期或更早,下限延至現代,大部分作品創作於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多為原始部落先民所繪,少數是匈奴、突厥、回鶻(或粟特)、黨項和蒙古人的作品。作畫方法有4種:出現最早的是敲鑿法(或所謂麻點技法)和磨刻法,然後是劃刻法,出現最晚的是繪製法,為元代蒙古人用毛刷一類工具蘸上石灰和素油拌成的顏料繪製。巖畫畫題材豐富,有各種動物形象(圖1),不包括足印痕在內,巖畫中的動物共有40種之多。狩獵場面包括獨獵、雙人獵、圍獵、群獵等(圖2)。行獵的武器有棍棒、刀、繩索、繳等,而以弓箭為主。放牧場面形式多樣,畜圈已經產生。舞蹈場面包括集體舞、三人舞、雙人舞和獨舞。天體形象有日、月、星、雲。宗教崇拜圖像有人面像崇拜、生殖崇拜、圖騰崇拜、神靈崇拜、動物崇拜、天體崇拜、印跡崇拜,可見到拜日形象、敬神場面和巫師祈禱娛神形象。文字符號有圖畫記事符號,民族文字包括西夏文、回鶻文(或粟特文)、藏文、蒙古文等。此外還有部落間征戰場面,蒙古高原最古老的車輛形象,後來才出現的篷車形象,牧獵人的穹廬氈帳等。陰山巖畫寫實性強,有濃鬱的生活氣息,從多方面反映瞭古代中國北方山地草原民族的經濟生活、科學技術、文化藝術和審美觀念。

圖1 巖畫中的動物形象——馬和羊

圖2 巖畫中的狩獵圖

  

推薦書目

 蓋山林. 陰山巖畫.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