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莖部位各種疾患的統稱。包括畸形、感染、創傷和腫瘤等。

  陰莖畸形 包括形態、大小、數目、位置的異常。通常分為先天性陰莖畸形後天性陰莖畸形。前者通常指陰莖在胚胎發育中形成的畸形,十分罕見。臨床見有陰莖闕如、隱匿陰莖、陰囊分裂、陰莖陰囊融合、雙陰莖、先天性陰莖扭轉、先天性陰莖彎曲、小陰莖和包莖與包皮過過長。後天性陰莖畸形多為外傷、感染或手術後畸形。陰莖畸形常伴有功能異常或勃起時疼痛。診斷時註意小陰莖和隱匿性陰莖的鑒別,隱匿陰莖為肉膜層發育異常引起,肉膜層發育不良,彈性差限制陰莖伸縮,手術目的不是按陰莖長度修剪包皮,而是通過剪除無彈性肉膜纖維使陰莖延長。小陰莖指陰莖小但外形正常,病因常見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的性腺機能減退、促性腺激素分泌過多的性腺機能減退和原發性小陰莖。診斷小陰莖並不困難,必要時結合染色體和激素測定檢查,治療目的取決於嬰兒的撫養性別,小陰莖尿道正常者早給睪酮治療或根據性腺激素檢測結果,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試驗治療。伴有尿道畸形的小陰莖對激素治療效果不佳,可能為雄激素受體異常,應考慮手術整形。陰莖闕如多考慮陰莖再造成形術或變性手術,雙陰莖、先天性陰莖扭轉癥、先天性陰莖彎曲癥多以陰莖矯形手術治療。

  陰莖損傷 陰莖損傷常伴有尿道損傷。損傷情況視傷口不同各異。①陰莖皮膚損傷。有擦傷、燒傷、切割傷、撕裂傷、刺傷及剝脫傷;治療應清創、止血、縫合並控制感染。②陰莖白膜破裂。多發生於陰莖勃起性交時受力不當和急躁,造成陰莖海綿體白膜撕裂,受傷時陰莖處可感到斷裂聲,隨即陰莖迅速淤腫劇痛;早期治療為手術清除血腫、徹底止血、縫合破損白膜、預防感染和防止勃起。如合並尿道損傷,同時進行尿道修補。③陰莖離斷傷。多為刀割、機械卷入和爆炸傷造成。分為部分離斷和完全離斷。診斷確定後應盡早實施陰莖再植術。④陰莖脫位。陰莖在嚴重外力作用下,從覆蓋皮膚撕開而脫位至陰囊、恥骨部或股部。傷後可出現尿失禁,常伴尿道損傷和尿外滲。治療應設法使陰莖復位,留置尿管,必要時行恥骨上造瘺。⑤陰莖鉗閉癥。陰莖被環狀物套入後,使其遠端血液循環受阻,形成組織水腫和壞死。鉗閉物有金屬環、螺絲帽、絲線、橡皮筋等。手術治療是唯一選擇,去除異物、解除嵌頓環,如果嵌頓遠端發生壞死,實施陰莖部分切除術,但要盡可能長保留殘留陰莖。

  陰莖腫瘤 包括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兩大類。起源於陰莖上皮細胞的陰莖癌占絕大多數,起源於結締組織及肌肉的腫瘤頗為罕見。良性腫瘤和癌前病變也占少數。

  良性腫瘤 有乳頭狀瘤、巨大尖銳濕疣、凱臘增殖性紅斑、黏膜白斑癥和陰莖硬結癥。①乳頭狀瘤巨大尖銳濕疣。外形相似,臨床需靠病理確診,但治療方法相同。因為病變多局限於表皮層,手術剔除新生瘤體,同時盡可能保留多的陰莖皮膚。②凱臘增殖性紅斑。一種陰莖的原位癌,是一片狀邊界清楚、紅色區域和天鵝絨樣色素沉著,通常出現於龜頭、冠狀溝、尿道口及包皮等部位,嚴重表現陰莖硬結、潰瘍,需要病理確診,治療包括局部5%氟尿嘧啶霜塗抹,局部切除或激光治療,並需嚴密隨訪。③黏膜白斑癥。多發生於外生殖器龜頭黏膜、包皮內板,是一種角化過度病理變化,被認為癌前病變。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某些慢性炎癥刺激相關。一般認為出現浸潤、潰瘍、乳頭狀或疣狀增厚,則有癌變可能。治療應去除刺激因素,如包莖應行包皮環切術。局部可外用止癢和溫和的溶解角質藥物,如含皮質醇的軟膏或0.05%~0.1%甲酸軟膏等。確診後應定期觀察,如發現癌變的證據,應及時手術切除或放射治療。④陰莖硬結癥。又稱陰莖纖維性海綿體炎,病因不明,多見於成年男性,為陰莖海綿體與白膜間的纖維性病變,導致正常彈力結締組織被玻璃變性或纖維瘢痕代替。攣縮往往造成勃起陰莖彎向患側,有時引起勃起疼痛。纖維化可擴展到海綿體,使遠處發生腫脹。輕度並不引起性功能障礙,無須治療。手術切除纖維組織並代之以補片可能有效,也有可能會形成瘢痕加重病情。局部註射維拉帕米或強效皮質類固醇激素可能有效。

  惡性腫瘤 ①陰莖癌陰莖鱗狀上皮癌,多發生在陰莖頭部,最常見的病因是陰莖頭及包皮的慢性炎癥刺激,發病率受國傢、地區、民族、宗教、衛生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好發於40~60歲。早期陰莖癌可表現陰莖頭或包皮肥厚,繼之陰莖頭部出現丘疹、疣狀物、菜花樣瘤體、潰瘍及糜爛,邊緣硬而不整齊,引起刺痛或灼痛,有膿性惡臭分泌物。對於有包莖的病人,由於早期陰莖癌深藏於包皮深面,肉眼不能察覺,但可引起陰莖刺癢和疼痛,陰莖前端常有膿性分泌物流出。如果隔著包皮仔細觸診,可觸及腫塊或結節感,局部有觸痛。晚期,腫瘤潰破海綿體筋膜及包皮向外突出,出現陰莖癌的典型表現。診斷主要通過臨床表現和病理切片檢查確診。轉移主要至腹股溝、髂血管旁、直腸周圍淋巴結等處。晚期可發生血行轉移。治療以手術為主,也可行放療或化療。手術治療原則:早期無淋巴結轉移,距離腫瘤2厘米水平做陰莖部分切除術;有腹股溝淋巴結轉移時,陰莖部分切除術加雙側腹股溝及髂血管旁淋巴結清除術;癌腫位於陰莖根部或陰莖根部淋巴結受累,應做根治性陰莖切除術和雙側腹股溝及髂血管旁淋巴結清掃術。晚期有轉移的病人,5年生存率低於10%,手術機會少,故主張放療和化療。②肉瘤陰莖。肉瘤非常少見。包括纖維肉瘤、平滑肌肉瘤、內皮肉瘤、橫紋肌肉瘤、未分化肉瘤等。好發於40~60歲,陰莖局部可觸及腫塊,病情發展迅速,侵及尿道可引起排尿困難,勃起時疼痛,偶爾引起陰莖持續勃起,需手術治療。③黑色素瘤。發生於龜頭、冠狀溝或陰莖皮膚。表現為黑色或棕紅色2~3厘米直徑的腫塊,文獻中僅有數十例報告,惡性程度高,病情進展迅速,應手術治療。

  陰莖異常勃起 機制不明,可能與血管和神經支配異常有關。盆腔血管血栓形成是常見原因。可繼發於性活動過長、白血病、鐮狀細胞病及其他血液病;盆腔血腫或腫瘤;有些藥物如氯哌三唑酮、氯丙嗪、安眠酮、哌唑嗪、甲磺丁脲、某些降壓藥、抗凝藥和皮質類固醇類;勃起功能障礙的註射療法也可引起陰莖異常勃起。治療:直接在陰莖體內註射血管活性藥物對某些病例(特別是由於治療陰莖勃起功能障礙引起的)有效;神經源性陰莖異常勃起可通過連續性馬尾麻醉或脊髓麻醉得以緩解;陰莖體可用大號針頭(12號或16號)插入,抽空或灌洗進行減壓;在一側或雙側海綿體隱靜脈之間建立半永久性分流或海綿體與海綿體之間的分流,可在一段時間內消腫,足以重建盆腔循環。

  陰莖感染 常有以下幾種:

  生殖器皰疹 由單純皰疹病毒(HSV)引起的一種性傳播疾病。多見於20~30歲,性接觸為主要傳播途徑,潛伏期3~9天,病變多發生於龜頭、冠狀溝、尿道口、陰莖體及陰囊等處。原發損害為散在小紅丘疹,有癢感,迅速變成小水皰。後轉為膿皰、糜爛或潰瘍,並有劇烈疼痛,潰瘍大小不一,可持續4~15天,直至結痂愈合,一般不留疤痕。診斷多無困難,但需和軟性下疳、念珠菌和藥物過敏鑒別。

  尖銳濕疣 一種常見的性傳播疾病,病原體為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傳播途徑有性傳播和密切接觸傳播。常在性接觸後3周至8個月發病,病變位於陰莖頭、冠狀溝、包皮系帶、尿道口或尿道黏膜等處,臨床表現初期為小而柔軟的淡紅色疣狀丘疹,以後逐漸增多增大成乳頭狀、菜花狀或融合成大的團塊。偶可發生癌變。

  陰莖頭包皮炎 包莖和包皮過長為其誘因。臨床表現為陰莖頭及包皮黏膜潮濕紅腫,有時發生表淺潰瘍,局部可有明顯腫脹,可有帶臭味的膿性分泌物,局部有奇癢。診斷容易。治療應將包皮上翻,必要時做背側切開,局部清洗和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療。對一般治療效果不明顯者,應註意特殊致病微生物檢測。分泌物中查到念球菌者應局部給予制黴菌素或克黴唑。分泌物中檢出滴蟲者應給予滅滴靈口服。

  下疳 梅毒螺旋體侵入皮膚或黏膜的破損處,在局部引起的初期病損。95%的梅毒是由性行為傳播的,故下疳多發於外生殖器部位。潛伏期數日至3~4個月,平均3周。男性通常發生於陰莖頭、冠狀溝和包皮,周緣硬結的邊緣整齊,略卷起如堤狀,潰瘍中心凹陷,潰瘍周圍有毛細血管擴張和細胞浸潤而堅硬、致密、紅暈,但與外圍健康組織的分界清楚。觸之如牛皮紙樣硬,大的可發展成軟骨樣,習慣上稱為硬下疳。大多單個發生,但有20%的病例可出現2~3個多發性病灶。滲出物中含有大量螺旋體,具有高度傳染性。下疳出現後1~2周,貼近下疳一側的腹股溝淋巴結腫大,1~2周後,對側腹股溝淋巴結也開始腫大;過2~3周後,全身淋巴結腫大,血清反應陽性,臨床上稱為血清陽性期下疳;此前血清反應呈陰性,則為血清陰性期下疳。根據其潛伏期較長,好發部位,無痛的病灶及其數目、外形、大小、硬度、色澤、邊緣境界等特點,分泌物和淋巴結的性狀等應考慮本病診斷。確診需要分泌物梅毒螺旋體檢查,和補體結合試驗等。治療越早,療效越好,預後也佳。青黴素治療可迅速殺滅螺旋體,緩解臨床癥狀,並使血清反應轉陰。如對青黴素過敏,可用四環素。

  軟下疳 一種性傳播疾病,病原體為杜克雷嗜血桿菌。潛伏期2~3天,好發於陰莖冠狀溝、包皮系帶兩側小窩、包皮緣、包皮內板及龜頭,可呈多個病灶集簇發生。表現病損部位潰瘍,邊緣參差不齊呈鋸齒狀,表面覆蓋灰黃色膿性分泌物和壞死組織,周圍有炎性紅暈,質地不硬,觸痛明顯,甚至劇痛。以後多數患者出現單側腹股溝淋巴結腫大,雙側腫大者少見。腫大的淋巴結可融合,也可能潰破形成潰瘍。

  陰莖結核 罕見,在泌尿生殖系結核中,陰莖結核的發病率尚不足1%。主要是陰莖與結核桿菌直接接觸發生感染。病變多發生在龜頭、系帶和尿道口,最初為結核結節,以後形成潰瘍,潰瘍境界清楚,周邊硬,基底部有幹烙樣壞死或肉芽組織,潰瘍逐漸擴大侵及整個龜頭,甚至陰莖體。腹股溝淋巴結也常繼發結核性感染。海綿體結核多表現為結節性增生,纖維組織可使陰莖變形彎曲,有時可形成瘺管。潰瘍一般不痛,經久不愈。確診的方法依靠活檢或直接塗片檢查結核桿菌及結核菌培養。本病罕見,應與軟下疳和陰莖癌鑒別。治療單用抗結核藥物即可治愈,並能保全陰莖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