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雙方不使用貨幣作為仲介,直接用等值的貨物進行交換的貿易形式。最古老的貿易形式。遠在貨幣出現以前,人類就採用物物交換的形式,交換各自的勞動產品。作為國際貿易的一種交易方法,由20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期間的德國首創。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建立初期,曾採用易貨貿易方式衝破帝國主義的封鎖、禁運,打開對外貿易局面。在實踐中,易貨貿易往往是由雙方當事人簽訂易貨合同,各自承擔購買對方一種或幾種等值商品的義務。交貨可以有先有後,不一定同時進行。交換換的貨物都以一定的貨幣計價和結算,先出口的一方必須保證用所得的外匯支付合同項下的進口。因此在易貨時,一般以記賬或對開信用證進行結算。易貨貿易經常見於外匯缺乏,對外支付能力不足的時期或國傢的對外貿易,一般不是主要的交易方法。此外,一些政府間雙邊貿易協定項下的貿易,往往也采用易貨貿易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