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乾隆四年至七年(1739~1742)由政府組織編纂的大型醫學叢書。為清以前同類書籍中最為完備、簡明、實用者。共90卷。由太醫院院判吳謙劉裕鐸任總修官,從太醫院醫官中擇選精通醫學兼通文理者36人參加纂修。除調集宮廷內醫學藏書外,並徵集瞭全國各地新舊醫書、傢藏秘書及世傳經驗良方。全書的編纂方法系輯自《內經》以降至清代諸傢醫書,“分門聚類,刪其駁雜,采其精粹,發其餘蘊,補其未備”。共分15部,有《訂正正仲景全書傷寒論註》、《訂正金匱要略註》、《刪補名醫方論》、《四診心法要訣》、《運氣要訣》、《傷寒心法要訣》、《雜病心法要訣》、《婦科心法要訣》、《幼科心法要訣》、《痘疹心法要訣》、《種痘心法要旨》、《外科心法要訣》、《眼科心法要訣》、《刺灸心法要訣》及《正骨心法要旨》。其中《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註》、《訂正金匱要略註》,系據歷代20餘位註傢的著述,對原文逐條訂正錯訛,詳加註釋,並匯集諸傢註文,“取其精確實有發明者”。每書將訂正及存疑條目匯為“正誤”、“存疑”二節,附於書後。《刪補名醫方論》精選自漢至明200多首醫方,每方方論結合,詳述病源、病證、方解及藥味加減,並匯集明、清著名醫傢吳崑、李中梓、柯韻伯、汪昂等有關論述。《四診心法要訣》采輯《內經》有關望、聞、問、切四診內容,合以《崔嘉彥脈訣》編成。《運氣要訣》將散見《內經》諸篇的有關內容匯為一編,編成歌訣,並附圖說明。各科“心法要訣”是本書最切實用、最為後世重視的部分,采用歌訣體裁,通俗扼要地講述各科疾病的辨證治療。《四庫全書總目》謂其:“有圖有說有歌訣,俾學者既易考求,又便誦習。”全書內容豐富,註重實用,易學易記,清代定其為醫學教科書。現存有初刻本及多種清代刻本、《四庫全書》本等。人民衛生出版社1957年有影印本,1963年有點校排印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