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說傢。原名楊成業,曾用筆名楊君默楊默。祖籍湖南湘陰。生於北京,卒於北京。曾在溫泉女中讀書。為反抗封建包辦婚姻離傢出走。曾任小學教師、傢庭教師和書店店員。1937年到冀中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遊擊戰爭,長期從事婦女、宣傳工作。1943年起先後任《黎明報》、《晉察冀日報》、《人民日報》(河北)編輯、副刊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曾在北京市婦聯宣傳部、中央電影局、北京電影製片廠廠工作。1963年起成為北京市作傢協會專業作傢。兼任北京市作傢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傢協會理事等。1978年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1934年開始文學創作。早年所寫散文和短篇小說主要反映抗戰題材。1947年參加土地改革後,創作瞭《接小八路》、《葦塘紀事》(1950)等中、短篇小說。1952年完成長篇小說《青春之歌》初稿,1958年出版,1960年出版修改本。小說描寫九一八事變後,以林道靜為代表的青年知識分子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上革命道路,並在革命風雨中不斷成長的曲折歷程。“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創作出版瞭短篇小說選《紅紅的山丹花》(1978)、長篇小說《東方欲曉》(1980),以及《青春之歌》的續篇《芳菲之歌》、《英華之歌》,長篇報告文學《不是日記的日記》(1980)、《自白——我的日記》(1985)及《楊沫散文選》等。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2~1994年出版瞭《楊沫文集》(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