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黃河流域最富庶繁盛的都會之一。魏王曹操,十六國時期後趙、冉魏、前燕,北朝東魏、北齊先後在此建都。遺址位於今河北臨漳縣西南17.5千米三臺村。始建於春秋齊桓公時代。《管子·小匡》:“築五鹿、中牟、鄴,蓋以牡丘以衛諸夏也。”後鄴地入晉,為晉國東陽地。戰國初年,鄴地入魏,魏文侯(前446~前397)七年始封此。《太平寰宇記》相州引《史記》曰:“魏文侯出征,西門豹守鄴,即為魏都也。”戰國末趙襄王六年(前239)“魏與趙鄴鄴”,鄴地於是入趙。(《史記·趙世傢》)九年為秦國所占。從春秋至戰國末年鄴地數易其主的歷史來看,鄴地處於當時中原地區戰略要地,為中原諸國爭奪的對象。秦滅六國置郡縣,鄴縣屬邯鄲郡。漢高帝時置魏郡,治鄴,為河北平原南部一大都會。東漢末初平元年(190)韓馥為冀州牧時,自鄗(今河北柏鄉縣北)遷治所至鄴,此後鄴成為河北平原的統治中心。黃巾起義失敗後,曹操與袁紹爭奪冀州,關鍵在於爭奪鄴城。建安九年(204)曹操占領鄴城後,即以鄴地為經營河北根據地,自領冀州牧,進封魏公。同年在鄴城建社稷、宗廟,置尚書、侍中、六卿等職。後進封魏王,設天子旌旗,出入稱警蹕,儼然以天子自居。這時黃河流域名義上還屬漢朝,都城在許,但實際上的政治中心卻在冀州、丞相府、魏都所在的鄴。曹操都鄴後,在舊城基礎上進行大規模擴建。嗣後因東魏、北齊都鄴時,在曹操鄴城之南修建新城,被後世稱為鄴南城,於是曹操所建鄴城被稱為鄴北城。鄴北城據《水經註·濁漳水》記載,東西七裡,南北五裡。城有七門,南垣三門,北垣二門,東西垣各一門。北臨漳水。據左思《魏都賦》及張載註記載,全城分為南北兩部分,城北半部的中部為宮殿、官署區,以東為戚裡,為宗室外戚貴族居地,以西為銅雀園,為王傢囿苑。苑內置武庫、馬廄、倉庫。在銅雀園西部城西北隅,因城為基,修建瞭銅雀(中)、冰井(北)、金虎(南)三臺。三臺皆磚甃,上有閣道相連,施則三臺相通,撤則各自懸繩,壁壘森嚴。城南半部為民居區,經考古探測,有南北向幹道三條,中軸線幹道由城南中門中陽門北通宮城的端門和文昌殿,全長730米,寬約17米,街道筆直。在城西築堰引漳水入城,以為苑囿、生活用水。曹操時先後開白溝、平虜渠、泉州渠、新河,使鄴成為河北地區水運交通中心。故北魏崔光說:“鄴城平原千裡,漕運四通。”(《太平禦覽》卷一六一)城內街衢輻輳,設三市進行貿易,商業繁榮,四方土產,均集於此,成為河北平原的經濟中心。同時,由於曹氏父子的創導,鄴都雅集瞭當時黃河流域最優秀的文學人才,所謂“鄴京之下,煙霏霧集”。建安文學即產生於此。曹丕代漢建魏後遷都洛陽,鄴仍為黃河流域重要都會。黃初二年(221)以長安(西漢故都)、譙(曹操本貫)、許昌(漢獻帝舊都)、鄴、洛陽為“五都”,足見其地位之重要。曹魏時代鄴城規制的特點:一是首先出現中軸線對稱的佈局;二是宮城、官署與居民區分開,改變瞭過去長安、洛陽宮城與裡坊相參的局面;三是宮殿和戚裡集中在城北部,改變瞭過去“前朝後市”的傳統。這種佈局為後來隋大興城所繼承,在中國古都史上有劃時代意義。十六國後趙石虎335年自襄國(今河北邢臺市西南)遷都於此,並著手大規模修繕和擴建原有宮室,並新建許多宮殿。它們雄偉壯麗,“當其全盛之時,去鄴六七十裡,遠望苕亭,巍若仙居”(《水經註·濁漳水》)。成漢使者去鄴返還成都,“盛稱季龍威強,宮觀美麗,鄴中殷實”(《晉書·李壽載記》)。其後冉閔建立魏國,亦都於此。前燕慕容儁滅冉魏,初都於薊(今北京城西南隅),357年自薊遷都於鄴,370年為苻秦所滅。前秦雖都長安,然鄴仍為冀州牧駐地,為控制河北重鎮。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於天興元年(398)曾至鄴,“巡登臺榭,遍覽宮城,將有定都之意”。401年於鄴置行臺,並置相州。北魏一代相州刺史、行臺均由王室人員擔承,認為“相州乃是舊都,自非朝賢德望無由居此”(《魏書·獻文六王列傳·高陽王》)。東魏天平元年(534)高歡入洛陽,立孝靜帝,遷都於鄴。次年因舊城狹窄,在曹魏鄴城之南營建新城,史稱鄴南城。“南城東西六裡,南北八裡六十步”。形制東西狹,南北寬,與北城相反。城共十三門:南垣三門,東垣四門,西垣四門,北城垣即鄴北城南垣,城門即北城諸南門。南城北半部為宮殿區,南半部為居民區。以後北齊都此,亦曾增建宮室,極其奢華,所謂“規模密於曹魏,奢侈甚於石趙”(明《彰德府志·鄴都南城》)。十六國後趙、東魏、北齊時,鄴城還是絲織、金銀器、手工業中心。後趙石勒、石虎均信奉佛教,龜茲僧佛圖澄在鄴城傳播佛教影響極大,來自天竺、康居數十名高僧,不遠數萬裡路程,足涉流沙,詣澄受訓。佛圖澄“止鄴城寺中,弟子遍於郡國”(《晉書·佛圖澄傳》)。東魏、北齊時,鄴城為佛教傳播中心。北周建德六年(577)攻下鄴城,北齊亡。改鄴都為相州、魏郡治所。580年楊堅企圖代周,相州總管尉遲迥不從,楊堅攻下鄴城,下令焚毀鄴城宮室及民邑。千年名都化為廢墟。明清以來,由於漳水不斷泛濫,鄴城已為流沙所淹。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鄴城曾多次發掘,知鄴北城在今河北臨漳縣西南鄴鎮、三臺村、景隆村、顯王村一帶,城垣在地面已蕩然無存。三臺村西側有土臺聳立地面,相傳為銅雀臺遺址,經考證實為金虎臺遺址。鄴南城在今臨漳縣西南馬傢辛莊、河圖村、倪傢辛莊、仁壽村一帶,城垣在地面上已無遺跡可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