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由外籍人把持的海關。又稱新關。始於1854年。當年按照不平等條約,由英、美、法三國人士組成江海關關稅管理委員會,從此江海關(今上海海關前身)被置於洋人監管之下,故江海關被稱為洋關。它是近代中國出現的第一個洋關。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的附約《通商章程善後條約》簽訂,按此條約關稅管理委員會演變為稅務司制度;同時,各開放口岸開設由洋人把持的洋關。119世紀60年代中後期,形成洋關管理體系,即以由洋人把持的總稅務司統轄各地同樣由洋人把持的洋關,中國海關的主權完全喪失。為區別洋關,晚清政府把原有的戶關、工關改稱常關、老關、舊關。1915年,北洋政府將洋關、新關統稱為海關,而把常關、老關、舊關統稱為常關。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裁撤所有常關。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徹底廢除洋關,收回中國海關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