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介紹沿海兵要地理,論述海防、江防問題的軍事著作。作者徐傢幹,字稚蓀,江西義甯(今修水)人。生卒年不詳。清光緒九年(1883)他在湖廣總督署當幕僚時,正值中法戰爭爆發。他“感念世變”,為抵禦外敵入侵,認真研究沿海地理形勢,總結昔日海防教訓,於次年撰成是書,十三年雕版印行。全書分上、下卷。上卷分析沿海、沿江的要隘險阻。下卷闡述清朝海防、江防的設防構想和抵禦海上來敵的作戰方法,分《防海說》、《防江說》、、《地營圖說》、《潤土炮臺說》、《開地隧伏炮說》,以及《陸戰宜先避敵槍說》等篇。在防禦力量方面主張動員民眾,編選團練,“以民衛民”,強調“團練鄉民以禦洋寇”。在江、海設防方面,主張選擇要地重點防禦,全國以直隸、江蘇為設防重點,各省設防,亦應突出重點,反對沿岸佈兵平分力量。在防禦作戰方面,提出誘敵上岸,陸戰殲敵,以及“擇地利、守利害、堅炮臺、修軍械、養精卒、操陸戰、備火攻、設奇伏”等揚長避短的作戰原則和方法,是研究晚清沿海兵要地理和軍事思想的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