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學傢。生於廣東揭陽,卒於北京。193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地學系,1939年獲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並成為美國東部大學Sigma Xi學社成員。先後擔任兩廣地質調查所所長,中山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地質學院教授兼系主任,武漢地質學院教授,中國地質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古生物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地質大學教授。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64年開始研究貴州三疊系腕足類,提倡種群和譜系進化理論,提高瞭研究的深度。對祁連山奧陶紀、西藏侏羅紀、白堊堊紀的腹足類和箭石類進行瞭研究,並首次研究瞭蛇尾綱,填補瞭國內的空白。80年代以來,他領導瞭二疊—三疊系界線事件等國際研究項目,提出瞭中國南方二疊—三疊系界線國際候選層型和洲際二疊—三疊系對比。1957年他與郝詒純、陳國達共同出版瞭《古生物學教程》,1960年與郝詒純等在北京地質學院創辦地層古生物專業。主要著作有《貴州中部中、上三疊統腕足類》(合著,1966)、《古生物學教程》(合著,1980)、《南祁連山三疊系》(合著,1983)、《生物地層學》(合著,1984)、《中國地質》(合著,英文版,1986)、《華南二疊—三疊系界線地層及動物群》(1987)、《西藏阿裡古生物》(合著,1990)、《華南二疊—三疊紀過渡期地質事件》(合著,1991)和《中國二疊紀年代地層劃分和對比》(合著,199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