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楊樹的鞘翅目天牛科(Cerambycidae)昆蟲的統稱。分佈於亞、歐、北美楊樹分佈區。在中國危害楊樹的天牛種類有107種。其中重要的種類有光肩星天牛(Anoplophara glabripennis)、桑天牛(Apriona germari)和雲斑天牛(Batoccera hosfieldi)等。寄主除楊樹外,還有柳、榆、桑、槭等植物近40種。

  成蟲體小到中型,黑色有光澤,鞘翅上有白色、黃色斑或黑色瘤狀顆粒,觸角鞭狀;幼蟲體呈長圓筒狀,前胸背板發達,側溝明顯;卵大部分呈長橢圓形,近孵化時呈黃褐色;蛹大小不等,乳白色或淡黃色。1~2年完成一代,主要以幼蟲越冬。成蟲在林間出現期一般為5~9月,需取食嫩樹皮、嫩枝和葉作補充營養。嗜食樹種按不同蟲種而異,有桑、構、復葉槭等。成蟲壽命較長,交尾後選擇樹幹(枝)的適當部位,先咬一刻槽,後產卵於其中。天牛繁殖力強,一般每個雌蟲產卵30~70粒,桑天牛多達100粒以上。初孵幼蟲大多在韌皮部和邊材間取食一段時間再蛀入木質部。幼蟲蛀食林木時穿鑿各種不同坑道,形狀隨種類而異。有排糞孔排出糞渣。一般以幼蟲越冬,次年春夏化蛹,光肩星天牛蛹期約半月,桑天牛20餘天。成蟲羽化後咬蛀羽化孔爬出樹幹。

  防治方法:人工捕捉成蟲,錘擊卵粒和小幼蟲,用毒簽堵蟲孔,將化學農藥或白僵菌、線蟲制劑直接註入蟲孔等;幼蟲期釋放利用寄生性天敵花絨堅甲;早期伐除零星被害木、蟲源樹,噴施或在樹幹基部註射內吸性化學農藥或生物制劑毒殺卵、幼蟲、成蟲;選用抗蟲樹種造林,多樹種合理配置造林,更新改造不合理的林帶結構;嚴格檢疫,防止蔓延擴散;保護利用啄木鳥等天敵,開發利用天牛性信息素監測蟲情,誘殺成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