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語言學傢。字遇夫,號積微。湖南長沙人。卒於長沙。1897年考入時務學堂。1905年官費赴日本留學,辛亥革命後回國,在湖南省從事教育工作,任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國文教員。1920年在北京各大專院校任教。1924年,任北京高等師範(今北京師範大學)國文系主任教授。1926 年後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湖南大學教授等職。1949年以後,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委員、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

  楊樹達初治經書。留學日本時,參考日語和英語語法著《中國語法綱要》(1928)。他認為《馬氏文通》有誤解古書之處,因作《馬氏文通刊誤》(1931)。後又成《高等國文法》一書,雖大體仿馬建忠之作,而於《總論》略取胡以魯、胡適之之說,於詞頭中稍采陳承澤、章士釗之說。擷劉淇《助字辨略》、王引之《經傳釋詞》之精英,著重虛詞和句讀,揭示瞭文言語法的一些規律,是20世紀30年代的一部重要語法著作。其後又將《高等國文法》加以改編,打破語法體系,以詞為綱,以註音符號為次序,另成《詞詮》一書。全書收虛詞472個,“首別其詞類,次說明其義訓,終舉例以明之”(《詞詮·自序》),集《馬氏文通》以來虛詞研究之大成,較之《助字辨略》等書,不但詞性明確,而且論證堅強,舉例詳贍,至今還是檢查古漢語虛詞的工具書。楊樹達還著有《中國修辭學》(1933),他“沉浸於舊聞而以鉤稽之法出之”。深造自得,自成體系,無所依傍,198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出版。

  楊樹達在文字訓詁學方面,平生精治許慎、《說文解字》,又服膺段玉裁和王念孫、王引之父子的治學精神和成果。晚年治甲骨金文,有《積微居甲文說》、《卜辭瑣記》(合訂一本,1954)、《耐林庼甲文說》、《卜辭求義》(合訂一本,1954)、《積微居金文說》(1952)、《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1937)、《積微居小學述林》(1954)等書。

  除語言文字學外,楊樹達對《漢書》用力極勤,最初寫出《漢書補註補正》。1953年又把30年來多次溫讀《漢書》的心得,博考群籍,以及漢代文物,成《漢書窺管》。另有 《漢代婚喪禮俗考》、《淮南子證聞》(1953)、《積微居讀書記》 (1962)、《鹽鐵論校釋》(1957),後兩種由他的侄兒在他身後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