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東部大西洋沿岸四省之一。由新斯科舍半島、佈裡奇頓角島和附近許多小島組成。半島西北端以希格內克托地峽與新不倫瑞克省相連,餘均為海洋包圍:北瀕聖勞倫斯灣和諾森伯蘭海峽,與艾德華王子島省相望;西臨芬迪灣,東、南臨大西洋。省內任何一地距海均不足50千米。面積55 490平方千米。人口93.6萬(2003)。省會哈利法克斯。

  新斯科舍半島以低緩山丘為主,間隔河谷平原;佈裡奇頓角島為崎嶇的高地。土壤貧瘠,耕地有限。多小湖和短促河流。受海洋影響,氣候相對溫濕,平均年降水量1 000~1 400毫米,冬季多雪,沿海多霧。森林覆蓋率75%。有煤、石膏、重晶石等礦,南部塞佈爾島附近海域蘊藏石油、天然氣。沿海漁業資源豐富。

新斯科舍省古代要塞

  1497年航海傢J.卡伯特最先在此登陸,並宣佈為英國所有。1605年法國始建定居點,稱該地為法屬阿卡迪亞的一部分。1621年英王將這塊土地授予蘇格蘭貴族,改名新斯科舍,這是“新蘇格蘭”的拉丁文寫法。隨著蘇格蘭移民到此定居,開始瞭英、法之間長達100多年的爭奪史。1713年新斯科舍半島歸英國管轄。1756~1763年英法戰爭後,根據《巴黎條約》,原法屬阿卡迪亞(包括愛德華王子島、新不倫瑞克和佈賴頓角島等)全部劃歸英屬新斯科舍。1769年和1784年愛德華王子島、新不倫瑞克先後脫離新斯科舍單獨成立省,佈賴頓角島一度脫離後又於1820年並入新斯科舍。1848年實現自治,成立第一個英國殖民政府。1867年成為加拿大自治領最初的四省之一。人口中以英國移民(蘇格蘭人)後裔居多,其次來自法國、德國、荷蘭等國。土著居民占1.9%。90%以上居民使用英語。主要信奉新教和羅馬天主教。城市人口比重56%,哈利法克斯大都市區集中全省2/5以上人口,還有悉尼、新格拉斯哥等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後於中部和西部各省。農牧業收入主要來自於乳品生產和水果業,其他作物多數供自給。海洋漁業發達,盛產龍蝦、扇貝、鱈魚、鯡魚等。礦業以采煤為主,也是全國最大石膏產地;塞佈爾島附近海底油、氣田已著手開發,2000年已建輸油管通往美國新英格蘭地區。主要工業部門有水產加工、紙漿和造紙、造船、輪胎、電子設備、建材等。素有“加拿大海洋遊樂場”之稱,旅遊業在省經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境內有鐵路700千米,公路26 000千米,通往省內外各地。哈利法克斯是加拿大國傢鐵路的東部起點,其海港和國際機場也居全國前列。與鄰省新不倫瑞克、愛德華王子島和美國緬因州之間有輪渡相通。全省設有10所大學。保留城堡、要塞、古鎮等許多歷史遺址,如1995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盧嫩堡古城、佈賴頓角島著名的“卡伯特之路”。辟有佈賴頓角島高地國傢公園和凱古姆庫吉克國傢公園,以及122個省立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