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指位於巴爾幹半島南部本土和克裡特島上的希臘傳統舞蹈。作為西方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希臘燦爛而悠久的舞蹈史可追溯到西元前2000年的邁斯納斯時期。舞蹈在希臘人的生活與教育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每個歷史時期都產生過重要的舞蹈形式。

  希臘舞蹈受埃及舞蹈的影響,表現出典型的地中海文化特徵。這些影響,有些是途經地中海東部的克裡特島傳至本土的,有些則是由赴埃及深造的希臘哲學傢們帶回去的,古希臘的大哲學傢柏拉圖就是其中之一。柏拉圖也也是一位極有影響力的舞蹈理論傢,他曾卓有成效地將那些能夠提高人體美的舞蹈與那些模仿醜陋的抽搐動作嚴格地區分開來。

  人們通常根據地理位置的不同,將希臘舞蹈分為克裡特島舞蹈希臘本土舞蹈兩大類。前者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動物舞、兵器舞、假面舞、圓圈舞和雜舞等,後者中最具典型性的則有三類:詩、樂、舞三位一體的荷馬式舞蹈,發揚尚武精神的斯巴達式舞蹈,以及贊頌太陽神阿波羅的理性精神、謳歌酒神狄奧尼索斯的狂歡精神和崇拜三女神的陰柔之美的雅典式舞蹈。另外,也有人將這裡的舞蹈分成宗教舞蹈和世俗舞蹈兩類。

  《公牛舞》在克裡特島上至少有3 400多年的歷史,其中包含瞭埃及的入教儀式。據希臘神話說,這個舞蹈引發出的各種迷宮舞蹈隨後被英雄忒修斯解放的青年男女帶到瞭雅典。

  《劍舞》起源於克裡特島,最初屬於實戰性頗強的兵器舞,具有摧枯拉朽的力度特征。傳至希臘本土後曾在尚武精神十足的斯巴達備受青睞,被用於軍事訓練;到達雅典之後,盡管它的實戰性逐步遞減,儀式性與日俱增,但“舞武同源”的文化傳統依然導致古希臘大哲學傢蘇格拉底發出“唯善舞者善戰也”的感嘆。這種舞蹈在雅典進入瞭少年合唱歌舞隊,並衍生出兩個獻給太陽神阿波羅的舞蹈,以及一個由男孩子們裸體跳的《摔跤比賽舞》。由處女組成的合唱歌舞隊表演的《頌神圓舞》突出地表現瞭女性嫵媚迷人的抒情特征。

  舞蹈在古希臘極為普及,因而也成為生活和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寺廟裡,在葬禮上,在出征前,人們都要跳舞。舞蹈的無處不在更表現在希臘人崇尚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上,運動員們不僅要在開幕式上跳舞,而且投擲標槍和鐵餅的動作也是舞蹈化瞭的,並且還要有長笛伴奏,以確保動作的優美和節奏的鮮明。

  裸體在古希臘人的審美觀念中具有神聖不可侵犯和至高無上的地位,認為裸體代表著大自然的賜予,更有利於動作的展開。因此,在古希臘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上,運動員是裸體參加比賽的,而舞者們也是如此,這種例證見於幸存至今的大量舞蹈形象中。

公元前510年古希臘瓶畫上男女樂舞嬉戲的場面

  大量希臘瓶畫和浮雕中的舞蹈形象充分地證明:瘋狂無羈與心醉神迷的舞蹈與對酒神狄奧尼索斯的崇拜密切相關。體現酒神精神的舞蹈為數眾多,它既是百姓對酒神精神的一種生動闡釋,更是給舞者們的過剩精力創造瞭一個合法的發泄機會。每年葡萄收獲時節,人們總要帶著一種“神聖的癲狂”去贊頌酒神。古希臘戲作傢歐裡庇得斯曾在劇作《巴克科斯》中描述過希臘女性們的狂熱勁頭:瘋狂地腳跺大地,在有節奏的狂笑中飛也似地旋轉。歐裡庇得斯稱她們是酒神的女祭司。婦女們舞罷,男人們則會裝扮成縱欲無度的森林之神和月神接著跳舞。僧侶唱起狄奧尼索斯的生死輪回,而他的侍者們則用舞蹈和啞劇表現歌詞的內容。舞蹈范圍會不斷地擴大,加入荷馬史詩中的主題和主要人物。當高潮即將來臨之際,場面中還會增加其他舞者和一個合唱歌舞團。舞者們在戲劇劇目之間的抒情插舞中,采用最早的宗教儀式舞蹈和狂飲的舞蹈動作來創作出戲劇的主題。而在喜劇中,則跳放蕩不羈且頗為流行的《科達克斯》假面舞。

  這些舞蹈和戲劇都是由技巧純熟的業餘演員們表演的,直到公元前5世紀末才出現一個職業化的表演群體,其中包括舞蹈、雜技、雜耍、魔術等各種門類的演員。這些演員中的女性都是藝妓,她們在盛宴上為賓客們提供的聲色享樂無疑是受埃及人的深刻影響。

  古希臘的歷史學傢和哲學傢色諾芬在其文集中曾描述過希臘神話中的一個傳奇故事:雅典英雄忒修斯殺死半人半牛的怪物彌諾陶洛斯之後,克裡特王彌諾斯和帕西淮的女兒、淮德拉的妹妹阿裡阿德涅用小線團幫助他逃出迷宮。忒修斯將阿裡阿德涅帶上納克索斯島後又將她遺棄。後來,阿裡阿德涅與狄奧尼索斯結為伉儷。“阿裡阿德涅的線團”這個詞組被西方人用來比喻解決難題的錦囊妙計。據舞蹈史學傢們考證,表現這個故事的舞蹈是西方敘事性舞蹈或稱情節舞蹈的最早例證。其中的《婚禮舞》采取的是一種圓圈舞的形式,這種構圖本身體現出一種幸福圓滿的內涵;而父子勾肩搭背而跳的舞蹈則充分表現出傢族中最基本、最親近的嫡傳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