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通訊社,現代化的世界性通訊社之一。簡稱新華社

圖1 延安清涼山新華通訊社舊址

  職能 根據授權,統一發佈黨黨和國傢的重要文件、公告、法律、法規和重大新聞;在世界范圍內采集和播發各類新聞,為國內外通訊社、報刊、電臺、電視臺及其他新聞用戶供稿;開發各種信息資源,逐步建立對國內外開放、為全社會服務的權威性信息中心和廣泛的信息服務網絡,開拓與新聞有關的其他各類事業;根據授權,同外國新聞機構和國際組織發展關系,簽訂有關協議。

  歷史 前身為紅色中華通訊社,簡稱紅中社。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創建。同年12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創刊後,通訊社與報社為一個機構。紅中社對外播發新聞的呼號是C.S.R.(中華蘇維埃無線電臺的英文Chinese Soviet Radio縮寫,被新華社沿用至1956年9月改用漢字模寫廣播為止)。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開始長征,紅中社停止新聞廣播。1935年11月在陜北恢復廣播。西安事變後,為適應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形勢,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紅中社1937年1月改名為新華社,社址在延安,從1月25日開始用新華社名義發佈新聞。

  1940年12月30日,新華社開辦口語廣播,名稱是延安新華廣播電臺,即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前身。1944年9月1日新華社創辦對國外英語廣播。抗日戰爭時期,新華社的組織和業務逐步發展。總社不斷擴大,並在華北、晉綏、晉察冀、山東、華中各抗日民主根據地相繼成立分社。當時,由於敵人的分割封鎖,新華社成為抗日民主根據地對外發佈新聞的唯一渠道。

圖2 新華通訊社主樓建築

  解放戰爭時期,新華社事業迅速發展。1946年5月,新華社總社改組機構,同時向各主要戰場派出隨軍記者或記者團。之後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各野戰部隊陸續建立前線分社和野戰軍總分社,在各兵團和軍建立分社和支社。1947年3月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撤離延安,新華社留小部分人員組成工作隊,跟隨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轉戰陜北;大部分人員轉移到河北省涉縣堅持工作。新華社擔負中共中央機關報、通訊社和廣播電臺的任務,成為中國共產黨中央指導全國革命鬥爭的重要工具。1948年5月,新華社遷到河北省平山縣。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新華社逐步統一和調整瞭全國各地的機構,成為集中統一的國傢通訊社。從20世紀50年代起,新華社在強化國傢通訊社職能的同時,開始瞭建設世界性通訊社的進程。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新華社事業不斷壯大,特別是始自20世紀80年代初的改革開放更是取得瞭巨大的飛躍。1983年黨中央批準瞭新華社關於建設世界性通訊社的請示,新華社開始大踏步地走向世界,並在20世紀末基本建設成為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性通訊社。進入21世紀,新華社開始向著建設更加強大的世界性通訊社的目標邁進。

  現狀 新華社總社設在北京。新聞采集和處理系統由總社、國內分社、國外分社三部分組成。總社除總編輯室外,還設有國內新聞部、國際新聞部、對外新聞部、新聞攝影部、參考新聞部、體育新聞部、音像新聞部、經濟信息部、臺港澳新聞部等采編部門。在國內,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澳門地區設有分社,在全國50多個大中城市設有支社或記者站,並從2000年起在臺灣進行駐點采訪。還設立瞭解放軍分社和若幹軍事記者站。在國外100多個國傢和地區設有分社,並分別在香港、墨西哥城、內羅畢、開羅和巴黎設有亞太、拉美、非洲、中東和法語地區5個可以直接對外發稿的總分社,在紐約、莫斯科設有直接對外發稿的編輯部。

  新華社擁有多渠道、多功能、多層次的新聞報道和發佈體系,采用文字、圖片、音像等多種報道方式,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用中、英、法、俄、西班牙、阿拉伯等多種文字向全世界播發報道。向約300傢電視臺提供各類音像制品;根據用戶的特別需求,提供大量專稿和特稿;國際互聯網用戶可通過新華網,在網上瀏覽新華社每天播發的采自全國和世界各地的新聞和經濟信息。新華社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新聞信息集散機構之一,並進入歐美及亞太2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信息市場。

  新華社編輯出版有30多種報刊。其中主要的有《新華每日電訊》、《參考消息》、《經濟參考報》、《中國證券報》、《體育快報》、《瞭望》、《半月談》、《環球》、《中國記者》、《攝影世界》、《中國年鑒》等。新華社所屬新華出版社每年還出版以新聞和時事政治為主的各類圖書400餘種。所轄機構還有中國新聞發展公司、中國廣告聯合總公司、中國經濟信息社、中國圖片社、環球公共關系公司等。另有新聞研究所、世界問題研究中心、教育培訓中心等部門,負責新聞業務研究和新聞人才的培訓。

  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新華社的通信技術已初步實現現代化,建成瞭包括文字編輯、圖片處理、新聞通信、經濟信息、資料檢索等10多個計算機信息處理系統,擁有包括衛星通信在內的傳輸網絡,形成瞭以北京為中心、覆蓋全國各地和世界絕大多數地區的新聞通信體系。

  新華社是許多國際新聞組織的成員,在國際新聞界的影響日益增強。同世界上10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通訊社或新聞機構建立瞭新聞交換、人員交流與技術合作等方面的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