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有圖書發行企業,發行網點遍及全國城鎮。1937年4月24日在延安成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逐步向敵後抗日根據地發展,先後在陝甘寧、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山東、蘇皖等地區建立瞭新華書店及其分支機搆。抗戰勝利後,解放戰爭時期,各大解放區的新華書店,擔負出版、印刷、發行業務。隨著革命戰爭的發展,發行網點擴大到解放區的各城鎮、部隊的各兵站和國民黨統治區。毛澤東在1939年和1948年兩次為新華書店題寫店名。1949年9月月,新華書店有分支店735處,職工8 100多人;同年10月召開全國新華書店出版工作會議,通過《關於統一全國新華書店的決定》。1950年4月在北京成立新華書店總管理處。1951年1月,根據政務院《關於改進和發展全國出版事業的指示》精神,實行專業分工,以編輯出版部門為基礎,成立中央和地方的人民出版社;以印刷部門為基礎,成立北京和各省、市、自治區的新華印刷廠;以發行部門及其分支店為基礎,改為專營圖書發行業務的新華書店,撤銷總管理處,其發行部改為新華書店總店。

抗日戰爭時期延安的新華書店

  總店先後設立北京、科技、音像三個發行所和儲運公司、圖書批銷中心,出版《圖書發行》報(1995年改名《中國圖書商報》)。1958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華書店的人、財、物改歸省級文化出版行政機關管理,總店仍負有業務指導任務。1987年,業務指導任務被取消,總店成為國有一級圖書批發企業。2002年,中國出版集團成立,總店為該集團的成員之一。

  20世紀80年代國傢施行改革開放以來,新華書店業務亦發展迅速,經濟實力逐步增加。至2007年,全國有書店和國有發行網點10 726處,從業人員14.08萬人。90%以上的市縣新華書店利用自己的經營積累,進行瞭新建、擴建。新建成的2 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書店500餘座。北京圖書大廈(2.5萬平方米)、北京王府井書店(1.7萬平方米)、上海書城(1.2萬平方米)、廣州購書中心(2.3萬平方米),規模之大,已進入亞洲書業前列。大型書店的備書品種從1988年的2萬種左右普遍增加到2005年的10餘萬種,北京圖書大廈達22萬種。全國新華書店的圖書進銷業務,已從手工操作過渡到計算機管理。

  進入21世紀以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華書店多在組建發行集團,推行連鎖經營。以江蘇新華發行集團為例,擁有江蘇全省市縣新華書店、省外文書店、揚州古籍書店等81傢全資子公司,所屬零售書店878處,綜合經營圖書期刊、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在物流方面實行統一進貨和統一配送。新聞出版總署提出新華書店系統要實行在國有控股前提下的投資主體及股權的多元化,建立現代股份制企業制度並上市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