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微生物學傢、免疫學傢、醫學教育傢。生於上海,卒於北京。1926年畢業於湘雅醫學專門學校,獲美國康涅狄格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當年受聘於北京協和醫學院,先後任內科醫師、傳染病學講師、細菌學襄教授。改進瞭診斷傷寒、副傷寒的肥達氏反應維達爾氏反應)。1932年分離佈魯斯氏桿菌,用血清學方法證明中國北方有波浪熱(佈氏菌病)流行。改進瓦氏反應、拉塞爾氏雙糖半固體培養基,創造結核桿菌玻片培養法,用中國地鼠代替豚豚鼠做診斷結核桿菌毒力的動物試驗。1932~1934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做H.秦瑟的研究生,在世界上首先采用雞胚培養立克次氏體,使斑疹傷寒疫苗制備成為可能。1936年任協和醫學院教授。1939年在美國召開的國際微生物學會議上擔任立克次氏體組副主席。除1956~1962年主持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學和流行病學研究所的工作外,一直任教於協和醫學院。1952年任中國微生物學會第一屆常務理事。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微生物學報》主編。1978年組織建立“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會”並任第一屆主任委員,《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主編。

  1981年謝少文主持制定“檢測機體T淋巴細胞E–玫瑰花試驗中國統一流程”。最先倡導中國傳統醫學與免疫學結合的研究。主編《細菌學》、《醫學微生物學進展》,英文版《醫學微生物學》。發表論文、綜述百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