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畫傢。生於聖彼德堡,卒於聖彼德堡。9歲時拜I.Ye.列賓為師。1880年考入皇傢美術學院,在教授P.Ch.契斯恰可夫指導下學習素描。早期的成名作是《少女與桃》(1887)和《陽光下的少女》(1888),畫中的姑娘端莊沉靜,表現瞭青春的主題。19世紀90年代起,謝羅夫以肖像畫聞名俄國。聖彼德堡、莫斯科的達官顯貴、社會名流不惜重金向他求畫。作為職業畫傢,謝羅夫為各種人物畫像。從沙皇、公爵、貴族到新興的工業資本傢,以及其他來自不同社會階層的訂畫者,他都客觀地地、藝術地表現他們。他主動為自己的親密朋友和文藝界的同行畫像。在1905年俄國民主運動高漲的年代,為M.高爾基和M.N.葉爾莫洛娃畫瞭肖像。高爾基充滿激情的精神風貌,葉爾莫洛娃富有神采和內在的藝術深度,在畫中得到完美的表現。他還經常為兒童們畫像,《在芬蘭灣邊的兩個孩子》是這方面的代表作。他也為兒童喜愛的I.A.克雷洛夫的寓言故事作過很多插圖,使寓言故事增添瞭華采。1894年他參加巡回展覽畫派,畫瞭一系列描寫俄羅斯中部農村風光的畫幅,如《十月》、《馬車上的農婦》、《冬》、《農婦和馬》等,具有濃鬱的鄉土氣息。1897年起,謝羅夫應聘在莫斯科繪畫雕刻建築學校任教。1905年他在聖彼得堡皇傢美術學院任教時,目睹沙皇軍警槍殺工人群眾的暴行。出於義憤,他向當局提交瞭抗議書,並和許多畫傢一起,畫瞭許多諷刺沙皇及其軍隊的政治漫畫,其中著名的有《士兵們,弟兄們,你們的光榮在哪兒?》、《鎮壓以後》等。

《在芬蘭灣邊的兩個孩子》(1899,俄羅斯博物館藏)

  20世紀初期,謝羅夫參加瞭藝術世界,他和藝術世界的同仁們一起,畫瞭一系列以彼得大帝為題材的歷史畫,畫法新穎生動,對後來蘇聯插圖藝術的發展產生瞭顯著的影響。

  謝羅夫在裝飾畫、大型舞臺佈景設計方面也取得瞭進展。在他創作生涯最後幾年所作的幾幅肖像,如《吉爾斯曼夫人》、《奧爾洛娃像》、《阿基莫娃》等在藝術上具有創新意義。這時期他的素描肖像組畫具有與油畫肖像同樣的藝術造詣,筆觸簡練,線條流暢,極富表現力。1911年夏,世界藝術博覽會在羅馬開幕,謝羅夫攜俄國展品前往。法國和意大利的觀眾對謝羅夫的藝術給予高度評價。他在俄國繪畫中承前啟後,對蘇維埃繪畫有很大影響。

  

推薦書目

 奚靜之. 俄羅斯美術史話. 北京: 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