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檔案學傢,現代檔案學派的代表人物。生於堪薩斯州哈威縣。祖籍俄國。畢業於堪薩斯州立大學,獲碩士學位。1935年起進入美國國傢檔案館工作,歷任該館農業檔案部主任、檔案管理部主任、檔鑒定部主任、副館長。1954年應邀赴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講學,引起轟動,不僅激發瞭澳大利亞檔案人員的工作熱情,還引發瞭一場關於檔案工作與圖書館工作分與合的爭論。1957年開始負責美利堅大學檔案管理與保護暑期學院的工作。1962年退休後,在幾所大學講授檔案管理課程。

  謝倫伯格對現代檔案學理論作出瞭突出貢獻,1956年在美國和澳大利亞同時出版的《現代檔案——原則與技術》和1965年出版的《檔案管理》是他的兩本代表作,其中第一本最負盛名,不僅集中體現瞭其檔案思想的精華,也奠定瞭他成為現代檔案學派代表人物的學術地位。他的學術貢獻主要包括四點:①對檔案的“文化財富”性質和設置檔案機構的重要性所作的深刻論述,把檔案工作的意義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促使各國重視檔案工作並用其發展水平來衡量國傢的文明程度。②提出的“文件雙重價值論”,不僅成為美國檔案鑒定的重要原則與標準,而且為西方盛行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論”提供瞭產生依據。③對文件與檔案、文件管理與檔案管理密切關系的系統論述,不僅為文檔一體化奠定瞭理論基礎,而且擴展瞭檔案學的研究對象,豐富瞭檔案學的研究內容,改進瞭檔案學的研究方法。④對歐美文件、檔案管理原則與技術所作的比較研究,不僅有助於歐美各國交流經驗,而且開創瞭比較檔案學的先河。

  他的卓越貢獻使之成為美國檔案界的驕傲。《美國檔案工作者》雜志曾發表文章紀念他,贊譽他“使檔案工作有瞭尊嚴,為檔案工作開創瞭新的基礎”。他的影響還超越瞭國界,如同一個檔案“使節”,使美國檔案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術為全世界認識並接受。正因如此,他成為榮獲國際檔案理事會“名譽會員”稱號的第一位美國檔案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