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學傢。生於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1944年獲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文學學士學位。1948、1951年先後獲哈佛大學文學碩士、經濟學博士學位。1945~1946年供職於美國預算局,1948~1950年參與制訂馬歇爾計畫,1951~1953年供職於白宮和總統事務辦公室。1953~1958年任耶魯大學經濟學副教授、教授。1958~1959年任蘭德公司高級職員。1958~1990年任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1969~1990年任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曾獲得的榮譽譽和獎勵有1967年當選美國文理學院院士,1977年獲弗蘭克·塞德曼政治經濟學傑出獎,1984年當選美國國傢科學院院士,1987年被評為美國經濟學聯合會傑出資深會員,1991年擔任美國經濟學聯合會會長。由於運用博弈論的分析增強瞭人們對沖突和合作的理解,2005年與擁有以色列和美國雙重國籍的經濟學傢R.J.奧曼共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作為博弈論專傢和理論經濟學傢,謝林的研究工作對聯盟博弈理論的形成和發展起到瞭重要作用。他的重要理論著作有《國際經濟學》(1958)、《沖突的戰略》(1960)、《戰略與軍備控制》(合著,1961)、《武器及其影響》(1966)、《微觀動機與宏觀行為》(1978)、《選擇與結果》(1984)等。其中《沖突的戰略》《武器及其影響》是相關領域中最具有開創性的理論著作之一。謝林先後提出三個重要理論並共同構成其非數理博弈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討價還價和沖突管理理論、相互依存的選擇和行為理論、自我控制理論。

  一直被視為非主流經濟學傢的謝林在非數理博弈論領域作出獨有的探索。他建立一個理念框架以描述相互期望的困境,並藉此將各種零散的理論統一起來,如供不應求市場的分析、軍事和外交戰略、談判、團隊工作和通信問題。謝林不但早已運用其非數理博弈理論避開主流經濟學理論推演的結論嚴重偏離現實的困境,而且將這一理論非常熟練而又令人信服地運用到瞭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及國際關系等不同領域中,從而形成社會科學的經典理論。謝林因此被看作是非數理博弈理論的先驅。

  在博弈論的發展過程中,以J.F.納什、J.C.哈薩尼和R.澤爾滕為代表的經濟學傢堅持采用數學語言和公理性的方法進行研究,而謝林則沿著另一條途徑對博弈的建立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在謝林看來,在雙方或多方相互影響的形勢下,博弈是不可能通過建立模型來加以表述和研究的,因為決策主體的期望和行為無法通過純粹的邏輯和數學推導得出結論。混合動機博弈的決定因素是經驗的,而不完全是數學的,即參與者在選擇博弈戰略時,有數學上的考慮,還有創造聲譽、沿襲傳統、建立自信、顯示大度等許多非數學因素。基於這樣更接近現實的觀察,謝林開創瞭非數學博弈理論這一新的研究領域。他通過運用優美的語言和小模型,而非嚴格的邏輯論證,並通過眾多的實際應用分析來表述自己的理論。謝林將非數理博弈理論廣泛地用於研究核決策和軍事控制、組織犯罪與敲詐、成癮行為和自我控制、種族隔離、全球氣候變暖、能源政策、環境保護、外援和人類生命的價值等一系列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倫理問題,並作出深刻、富有前瞻性和洞察力的分析。

  謝林最有影響的一個貢獻是將非數理博弈理論運用到國際關系領域。他得到一個驚人的結論,即在討價還價中,弱者常常是強者,將自己固定在特殊的談判地位是有利的。當任何一方都認為對方不會作進一步讓步時,協議就達成瞭。一方讓步是因為他知道對方不會讓步。那麼,談判的實力就在於讓對方相信你不會再讓步瞭。謝林描述瞭把自己固定在有利談判地位的三個策略:不可逆轉的約束、威脅和承諾。正是由於這些貢獻,謝林被認為是對國防經濟學的發展起瞭極大的促進作用。

  

推薦書目

 SCHELLING T C. Strategy and Arms Control. New York: Twentieth Century Fund, 1961.

 王振中, 李仁貴. 挑戰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大師們. 北京: 中國經濟出版社, 2001.

 謝林 T. 沖突的戰略. 趙華, 譯. 北京: 華夏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