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晉宋間詩人。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生於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南),卒於廣州。出生不久就寄養在錢塘杜傢,所以小名曰客兒,後世又稱之為謝客。晉安帝義熙元年(405),謝靈運出仕為瑯邪王司馬德文的大司馬行參軍。次年,豫州刺史劉毅移鎮姑孰(今安徽當塗),以謝靈運為記室參軍。義熙九年,劉毅兵敗自殺。但劉裕對謝氏傢族仍然採取優容拉攏的態度,以謝靈運為太尉參軍。義熙十二年,謝靈運又為驃驃騎將軍劉道憐的咨議參軍,轉中書侍郎。永初元年(420),劉裕代晉自立,國號宋,封謝靈運為康樂侯,又任命他為散騎常侍、太子左衛率。永初三年,他出為永嘉太守,在郡不理政務,縱情山水。一年後,稱疾辭官。元嘉三年(426),征謝靈運為秘書監,入京。不久,謝靈運又辭官歸始寧,和謝惠連、何長瑜等往來吟詠。元嘉八年,宋文帝又讓他出任臨川內史。不久,被人以叛逆罪彈劾,流徙廣州。元嘉十年,在廣州被殺。

  《隋書·經籍志》所錄謝靈運著作,除《晉書》外,尚有《謝靈運集》等14種。但有的恐隻是分合繁簡之別,有的是謝靈運輯抄前人的詩賦集。《謝靈運集》19卷(梁20卷,錄1卷)北宋以後就已散佚。明代李獻吉等從《文選》、《樂府詩集》及類書中輯出謝靈運的作品,刻為《謝康樂集》。張溥的《漢魏六朝百三傢集》中有《謝康樂集》2卷。嚴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逯欽立的《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均有輯錄。從現存作品看,謝靈運的主要創作活動在劉宋時代,主要成就在於山水詩。由他開始,山水詩乃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流派。鮑照說:“謝五言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南史·顏延之傳》)湯惠休說:“謝詩如芙蓉出水。”(《詩品》中)兩位和謝靈運同時代的詩人使用的同一比喻,說明瞭謝詩鮮麗清新的特點。謝靈運在寫景的同時並沒有忘記寫情。《登池上樓》之所以受到歷代讀者的贊賞,不僅是因為“池塘生春草”這一猝然偶得的名句,而且是由於通篇的情景交融,不同的景物隻是詩人情緒變化的背景。《過白岸亭》“近澗涓密石,遠山映疏木。空翠強難名,漁釣易為曲”等句,把老莊哲學化入山水景色之中,由景涉理,進而引起榮悴窮通的感慨。謝靈運詩中時時可以見到佳句,但通篇完整的作品不很多。他登山臨水“寓目輒書”(《詩品》),自然難於有許多精致工巧的名句,因而常常借助於漢賦鋪陳排比的手法,填塞一些典故完篇,而致力於追求新奇,也易流於艱澀險怪。同時,謝靈運本人還沒有擺脫玄言詩的消極影響。他兼通玄佛,有的詩篇固然能夠做到寓理於情、寓情於景,但也有不少作品的結尾往往遊離於情景之外,類似說教,沉悶乏味。謝靈運詩篇中反映的生活面比較狹窄,其中雖有一些對時政的不滿,但多是個人的哀怨。不過,也可以從中瞭解當時士大夫的精神面貌。更為重要的是,謝靈運的文學創作活動促使瞭玄言詩向山水詩的轉變。他那刻意追新的藝術實踐,為後來者提供瞭有益的經驗,唐代的李、杜、王、孟、韋、柳諸大傢,都曾從謝詩中汲取過營養。

  謝靈運的文,成就不能和詩相提並論。最著名的是《山居賦》,謝靈運自己有註,《宋書·謝靈運傳》錄其全文。從文學的角度看,價值並不很高,隻是其中對始寧別墅的詳細描寫,可以作為今天研究東晉莊園制度的重要資料。《嶺表賦》、《山居賦》中有一些景物的刻畫;《江妃賦》中對神女的描寫,則頗有匠心獨運之處。謝靈運早歲信道,轉而奉佛,與名僧慧遠相往還。元嘉間辭官歸始寧,又廣結僧徒,精研佛理。他著名的哲學論文《辯宗論》闡述頓悟,試圖折中儒釋。他曾經註釋過《金剛般若經》,又曾和僧人慧嚴、慧觀等共同潤飾曇無讖譯的《大般涅槃經》,還曾著有《十四音訓敘》等文。此外,謝靈運還具有多方面的才能,除詩文創作以外,還兼通史學,工於書法。元嘉間,曾奉詔撰《晉書》,《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據《文選》、《太平禦覽》等輯有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