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科假澤蘭屬的一種,多年生草質藤本。莖細長,近圓柱形,綠色,匍匐或攀緣,分枝多,有短毛或近無毛。單葉對生,莖中部的葉三角狀卵形或卵形,稍薄,長4~13釐米,寬2~9釐米,先端有短小尖頭,基部心形,邊緣有疏生粗齒數個或有淺波狀圓鋸齒,兩面無毛,基出脈3~7,葉柄長2~8釐米,無托葉,上部葉漸小。頭狀花序多數,腋生和頂生,長4.5~6毫米,有小花4朵,兩性,排成複傘房花序狀,頂部頭狀花序先開放,總苞狹長橢圓形,綠色;花冠管狀,白色,簷簷部鐘狀,5齒裂。瘦果黑色,有毛,冠毛白色。花果期8月至次年2月。

  原產中南美洲,現廣泛傳佈至東南亞、南亞熱帶地區、南太平洋諸島在澳大利亞亦見。中國於1984年在深圳發現,現已傳至東莞、內伶仃島、廣州、番禺、南海等地。

  薇甘菊為外來有害植物,因其繁殖力強,在深圳、東莞一帶已普遍生於田野、路邊和山坡。由於是藤本,既可覆蓋草地灌叢之上,也能爬到小喬木樹冠之上,使被它附生的植物受到嚴重損害。薇甘菊為喜光喜濕植物,應針對其習性采取防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