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戲劇傢。生於伊利諾州的謝立丹要塞。在加州南部長大,登過舞臺,拍過電影。謝潑德是20世紀60年代崛起的一位多產作傢,寫過40多部劇作,十餘次獲外百老匯奧比戲劇獎。他的作品具有十分濃厚的美國氣息,角色多半是昔日的西部牛仔、過時的搖滾樂明星、科幻小說中的魔怪、好萊塢製片人之類,觸及的問題通常是美國夢的破滅、神話國傢的沒落、生活的日趨機械化、對自我的探索、傢庭中的煩惱等。代表作是一部三部曲——《挨餓階級的詛咒》(1976)、《被埋葬瞭的孩子》(1978)、《《真實的西部故事》(1980)。《被埋葬瞭的孩子》以小孫子溫斯偕女友探親開始,以他父親梯爾登冒雨從後院挖出一個用破爛泥佈包裹著、僅剩下白骨的嬰屍結束,旨在表明人們過去的歷史有著空白點與聳人聽聞之處,眼前的生活亦疑團百出,未來則若明若暗、吉兇未卜。該劇1979年獲普利策獎。《真實的西部故事》寫的是兄弟兩人的糾葛。其他重要劇作有《罪惡的牙齒》(1972)、《情癡》(1979)與《心中的謊言》(1985)等。他創作的電影《巴黎、得克薩斯》1985年獲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謝潑德設立瞭一種別開生面的寫作訓練小組:他請樂師即興演奏搖滾樂,學生須把樂器的敲擊聲作為寫作的啟迪。然後,樂師又把學生創作的對話譯成音樂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