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相貌奇醜,人稱“溫鍾馗”。才思敏捷,每入試,八叉手成八韻,人稱“溫八叉”。然生性傲岸,放浪不羈,好譏嘲權貴,取憎於時,尤為宰相令狐綯所不容,因此累年不第。宣宗大中十三年(859),為隨縣尉,後改方城尉,官終國子助教。坎坷一生,流落而死。

  溫庭筠工詩善詞。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而成就遜於李。詞與韋莊並稱,世號“溫韋”,而貢獻大於韋。其詩今存330首,其中樂府詩多寫男女情愛,風格艷麗,與其詞風相近,如《春愁曲》寫閨怨,語言華美,描寫細膩。詠史詩寄慨深沉,可與李商隱同類作品媲美,《過陳琳墓》、《經五丈原》、《蘇武廟》等篇,自出機杼,精警動人。其寫山水、行旅的近體詩,清新可誦,時有警句。如《商山早行》的“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深為歐陽修《六一詩話》所賞。其詩集有顧嗣立等《溫飛卿詩集箋註》本。另有小說《乾饌子》3卷,原書失傳,《太平廣記》錄有33篇。

  溫庭筠精通音樂,善鼓琴吹笛,號稱有弦即彈,有孔即吹。他又長期出入秦樓楚館,經常接觸市井新聲,成為中國詞史上大力寫詞的第一人。他既借用民間詞的形式,進行改造加工,定型瞭詞體,統一確立瞭詞的形式規范;又繼承瞭中唐以來文人曲子詞的傳統,建立起符合文人審美趣味的藝術范式。詞的題材取向以男女情愛、相思恨別為主,註重表現女性的容貌情懷;語言追求穠艷華麗。其詞當時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連宣宗皇帝也喜愛他的《菩薩蠻》。五代其他花間詞人多奉為典范,形成花間派,後人尊之為“花間”鼻祖。宋人作詞,也多學其體,直至宋末,張炎仍主張作小令“當以唐《花間集》中韋莊、溫飛卿為則”(《詞源》卷下),影響深遠。

  溫庭筠詞,五代時曾有《金荃集》行世,後不傳。今傳溫詞,主要有《花間集》所載66首。近人劉毓盤和王國維輯本,分別錄詞72首和70首,不盡可靠。曾昭岷《溫韋馮詞新校》和中華書局版《全唐五代詞》錄69首,較完善可信。

  事跡參王定保《唐摭言》和孫光憲《北夢瑣言》各卷、傅璇琮主編《唐才子傳校箋》卷八、夏承燾《唐宋詞人年譜·溫飛卿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