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晉名將。字士治。弘農湖縣(今河南靈寶西北)人。多謀善戰。初任河東從事,後受車騎將軍羊祜賞識,轉為車騎從事中郎。西晉泰始八年(272)任廣漢太守時,納主簿李毅之議,發兵討滅枉殺益州刺史皇甫晏的牙門張弘等,遷益州刺史。後因治邊有方,少數民族多來歸附,拜右衛將軍,任大司農。晉武帝與羊祜密謀伐吳,祜薦其留鎮益州(治成都),旋加龍驤將軍,監益、梁諸軍事。王濬受命藉長江上遊地勢之利,治水軍,以屯田兵及諸郡兵合萬萬餘人,大造舟艦器仗,做攻吳準備。歷經7年建成一支強大水軍,在滅吳之戰中起瞭重大作用。咸寧五年(279),上書請速攻吳。時鎮南大將軍杜預亦上表請即伐吳。遂促成晉武帝於十一月發兵大舉攻吳。太康元年(280)正月,王濬自成都出發,率水陸軍順流而下。二月,越過建平(今重慶巫山北),以大筏帶走吳軍置於江中之鐵錐,以火炬熔毀其鐵鏈,攻克丹陽(今湖北秭歸東南),繼續前進。在杜預等的支援和策應下,順利攻占西陵、夷道、樂鄉、武昌(今湖北鄂州)。三月,與另兩路晉軍同逼吳都建業(今南京)。又臨機果斷,領軍過三山磯(今南京西南),率先進入建業西石頭城,接受吳主孫皓投降,實現西晉統一大業(見晉滅吳之戰)。因滅吳功勛卓著,拜為輔國大將軍,領步兵校尉。六年,轉撫軍大將軍,加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