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通過對輻射的選擇吸收而防止地表熱能耗散的作用,是大氣對於地球保暖作用的俗稱。在晴空地區,大部分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而被地表所吸收,使地面增溫。由於地表溫度低,地表輻射幾乎全部在紅外波段。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成分能吸收大部分地表紅外輻射,使大氣變暖。大氣本身也放出紅外輻射,其中一部分向上傳播,經大氣的吸收和再發射,逐步傳向外空;另一部分向下傳播而為地表所吸收。所以地表除向外輻射能量外,還接收到相當一部分大氣向下傳播的紅外輻射,能量收支計算表明,這這樣大大地減少瞭地表的凈向上輻射。如果不存在大氣,地球處於輻射平衡狀態時,其等效黑體溫度可達255K,而實際的地表平均溫度比255K高出數十度。大氣的這種使地表溫度升高,使地球維持較高溫度下的熱平衡的作用,和玻璃溫室有相似之處,所以稱為溫室效應。但大氣的保暖作用並不完全和玻璃溫室的作用相同,玻璃還有隔絕空氣流動,阻止室內外對流熱交換的作用,因而有人認為用大氣效應這個名詞更為合適。

  起溫室效應的主要因子有大氣中的水汽、二氧化碳和雲,其中最主要的是雲。所以在多雲和高濕的熱帶地區,溫室效應較強,而在幹燥的極地和沙漠地區,溫室效應則較弱。大氣中能產生溫室效應的氣體不僅有CO2和水汽,還有一些微量氣體如甲烷(CH4),氮氧化物(NOx),氯氟碳化物(CFCs)等,人們將這些能產生溫室效應的氣體稱為溫室氣體。由於人類活動而造成溫室氣體含量增加,導致全球變暖的現象已引起人們普遍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