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作傢。生於丹麥的凱隆堡,卒於利勒哈默爾。母親是丹麥人,父親是挪威有名的考古學傢。一傢人曾長期漂泊,大部分時間在奧斯陸度過。她受父親的薰陶,從小對歷史,特別對挪威的中世紀史產生瞭興趣。11歲喪父,16歲在一傢商行中任職,接觸到中、下層人民的生活,為以後的寫作積累瞭素材。她在自學的基礎上很早就動手寫挪威中世紀的歷史小說,但未能出版。婦女地位問題是溫塞特寫作的中心主題。她認為婦女的幸福不在於擺脫一切束縛,而在於履行具體的人生義務。她的小說情節富於戲劇性,結構構嚴謹。1907年日記體愛情小說《瑪塔歐莉夫人》出版,表現愛情同傢庭日常生活的矛盾,主人公發現隻有對丈夫和孩子盡一定的義務,愛情才能持久。《珍妮》(1911)是一部心理小說,寫一個少女在夢想獲得一對父子的愛情時的復雜心理和悲劇性結局,文筆生動,描寫細膩。這部作品確定瞭溫塞特在北歐文學中的地位。1920~1922年她陸續發表瞭三部曲《克裡斯汀·拉夫朗斯多蒂》。小說以14世紀上半葉的古勃朗斯達倫和特倫特拉格為背景,再現瞭中世紀的挪威,同時生動地描述瞭女主人公克裡斯汀在熱烈追求愛情、力求擺脫社會習慣勢力的束縛過程中的復雜心理。192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小說《馬灣的主人》以13世紀末的歷史為背景,和前一部小說有共同的特點,但宗教色彩更濃。1924年,溫塞特皈依天主教,發表一系列論文闡述新的宗教觀點,並在1929~1930年發表小說《吉姆納德尼亞》《燃燒的灌木叢》,描寫一個年輕人成為一個天主教徒的過程。30年代,她寫作的興趣又轉到婚姻題材,並更深入地從心理學和倫理學角度刻畫人物,如《忠誠的妻子》(1936)和《桃樂賽夫人》(1939)等。德國法西斯入侵挪威時,溫塞特流亡美國,在那裡講學和寫作,1945年歸國。

《克裡斯汀·拉夫朗斯多蒂》(1~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