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國傳統線裝工藝裝訂的書冊。亦為書籍的裝幀形式之一。中國用線裝訂書籍,大約出現在唐末、五代,盛行於明代中期以後。南宋張邦基《墨莊漫錄》卷四有言:“王洙原叔內翰嘗雲‘作書冊粘葉為上,久脫爛,茍不逸去,尋其次第,足可抄錄。屢得逸書,以此獲全。若縫繢,歲久斷絕,即難次序。初得董氏《繁露》數冊,錯亂顛倒。伏讀歲餘,尋繹綴次,方稍完複,乃縫繢之弊也。’”表明宋代已有線裝書。到明代中期,書籍的閱讀更加頻繁,線裝書開始盛行。線裝書在折頁方面,與包背裝完全相同,即正折,,版心外向。所不同者,包背裝是以整張書皮粘裹書背;線裝則是采用兩張與書頁大小相同的書皮,書冊上面一張,下面一張,與書背戳齊,然後打眼用明線穿縫裝訂。線裝書既便於翻閱,又不易散破。即使散破亦易重裝,恢復原貌。所以,這種裝訂形式至今流行,並被視為典雅的裝幀形式。

線裝書《宋板許氏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