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分析時間序列的非穩定性著手,探求非穩定經濟變數間蘊涵的長期均衡關係的理論。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數量經濟學領域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建模理論。

  協整最初由C.W.J.格蘭傑於1981年提出概念性設想,後由R.F.恩格爾與格蘭傑一道於1987年提出嚴謹的定理證明及具體的可操作框架,從而開拓瞭當代經濟計量學中的又一嶄新分支。近年來,協整理論尤其是糾錯模型(ECM)不僅引起世界學術界的廣泛興趣,並得到迅速發展和完善,更被廣泛應用用於經濟建模和金融序列預測等各個實踐領域,且取得瞭巨大成功。它的提出為在兩個或多個非平穩變量尋找均衡關系以及用存在協整關系的變量建立糾錯模型奠定瞭理論基礎。

  協整的定義為:如果兩個(或兩個以上)時序變量的絕對值顯現出非穩定性(每個變量都存在單位根),但它們的某種線性組合卻顯現穩定性,則這些變量間存在長期穩定關系(協整關系),用數學語言描述就是:假設Xt=(X1t,X2t,…,Xnt)是n維向量序列,若滿足:①Xt的每個分量都為d階單整序列,即XtI(d)(d>1);②存在一個非零向量(α1,α2,…,αN)=α,使得αTXtI(db)(0<bd);則稱Xt的各分量間是(d,b)階協整的經濟變量向量Xt各分量間的協整性,與經濟變量間的均衡及糾錯機制聯系在一起。

  協整分析方法包括3個步驟:①單位根檢驗。必須檢驗被分析序列是否平穩,進而再判別其協整性。判別的常用方法是單位根檢驗中的ADF檢驗。②協整檢驗。如果序列都是非平穩的,而且它們是同階差分平穩,那麼我們就可以進行第二步協整檢驗。關於協整的檢驗和估計具有許多具體的技術模型,如EG兩步法、極大似然法、貝葉斯方法等。③如果存在協整向量,就可以利用糾錯模型來表述。

  傳統的線性回歸建模通常假定時間序列是平穩的,以保證最小二乘法得到的估計量是一致的,具有漸進的正態分佈。而多數經濟時間序列是非平衡的,對其做線性回歸時則可能產生所謂的“偽回歸”。常用的解決方法是對非平穩序列進行差分,用差分後的序列建模。但差分往往使數據中包含的長期調整信息丟失,忽略瞭變量之中包括的信息。協整理論則把時間序列分析中短期動態模型與長期均衡模型的優點結合起來,為非平穩時間序列的建模提供瞭很好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