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大河之一。因河道曲折而得名(葡萄牙語“沃爾特”意為“曲折”)。穆洪河黑沃爾特河)與納康貝河白沃爾特河)為兩大源頭河。兩河分別源出伯基納法索西南部高原緩丘和北部低高原後,蜿蜒東南流,在加納中北部匯合而成沃爾特河,於加納阿達附近註入幾內亞灣。由穆洪河源頭至河口,全長1 600千米,流域面積39.8萬平方千米,其中加納境內16.6萬平方千米,其餘在佈基基納法索、多哥、貝寧、馬裡和科特迪瓦境內。沃爾特河流經地區地勢相對平坦,上遊河谷寬闊,中下遊河道曲折,坡降平緩。幹流河寬平均130~180米,河口處達1.6千米。穆洪河與納康貝河平均比降每千米40厘米。沃爾特河幹流河床比降平均每千米僅20厘米。除下遊沿海地區外,河流流經地區多處於熱帶草原氣候帶,年平均氣溫大多在26~28℃,具有明顯的雨旱季,5~10月為河流洪水期。沃爾特水庫修建前河水流量隨季節而有較大變化,最小流量15米3/秒上下,最大流量5 600~14 000米3/秒。1966年在下遊阿科松博附近建成大壩,形成面積達8 500平方千米、蓄水量1 480億立方米的沃爾特水庫後,年平均流量調節在1 000米3/秒左右。大壩區及河口平均流量1 400米3/秒,工程在水利、發電、航運等多方面效益顯著。水庫年發電量56.25億千瓦·時。開辟有下遊河運網,輪船通航裡程由河口至阿科松博峽向上延長至塔利馬。淡水水源和下遊平原灌溉用水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