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鯢科一屬。有26個種。分佈於中國、朝鮮半島和日本;中國有8種,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湖北、河南、浙江、福建和臺灣等省。全長110毫米左右,小者80毫米,大者166毫米左右,在小鯢科中屬體形較小的類群。頭扁平,頭長大於頭寬。上唇無唇褶,犁骨齒列長內枝長外枝短。有眼瞼,有頸褶。軀幹圓柱形或略扁。指4個,趾5個。一般尾部短於頭體長,鰭褶不發達,從尾基部向後漸側扁。體背面顏色因種類不同差異較大,多為暗褐、棕褐、灰棕等色,無斑或有黑褐褐色斑點,腹面多為灰褐色或污白色等。

雲斑小鯢

  多生活於海拔100~1 300米的山區,臺灣物種可達海拔2 000~3 650米。常棲於土壤疏松潮濕、植被茂密地區的溪流、靜水塘、沼澤地及其附近。以陸棲為主,白天隱伏於土穴或覆蓋有苔蘚或落葉的石縫和泥洞中;夜晚覓食蚯蚓、軟體動物、蝦類和多種昆蟲等。繁殖季節多在冬季,從12月至翌年3月,中國東北三省則為4月中旬至5月。此期成鯢進入泉水塘、沼澤水坑、流溪緩流水蕩尋偶配對,雌鯢產出兩條卵鞘袋,其基端固著在枯枝桿或石塊上,另一端遊離於水中。行體外受精。卵鞘袋堅韌,其長短因種而異,一般90~270毫米,直徑9~20毫米,一般每條有卵13~50粒,多者可達75粒左右。胚胎和幼體在靜水內或緩流水中發育生長,一般當年完成變態,幼鯢登陸營陸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