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豇豆屬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又稱紅豆紅小豆赤豆赤小豆,古名小菽赤菽。糧食、綠肥兼用作物。原為菜豆屬小豆種,20世紀60年代以來則歸類為豇豆屬。

小豆種子

  小豆起源於中國,在喜馬拉雅山山區有野生種和半野生種。小豆由中國經朝鮮傳入日本,並在日本形成次生中心。世界種植小豆的國傢約24個,多在亞洲。面積以中國最大,日本、朝鮮半島次之,故有東亞作物之稱。中國小豆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僅農傢種就有3 900多個。栽培遍及全國。主產區在華北、東北,黃河和長江中、下遊以及臺灣。名貴品種天津紅小豆分佈在天津及河北省廊坊地區。

  圓錐根系,根發達。植株有直立、半蔓生和蔓生等類型。莖多綠色,少數紫色。同一品種夏播比春播株型小,並可由半蔓生型變為直立型。子葉不出土,初生葉對生,次生葉為三出復葉,小葉多為圓形,常有缺刻。總狀花序,蝶形花黃色。自花傳粉。成熟莢長筒形無毛。子粒矩圓或圓柱形,臍白色。豆莢與子粒均有多種顏色(見圖)。

  屬短日照作物,喜溫耐濕,不耐霜,但適應性較廣。14℃以上出苗,20~30℃開花。冷涼幹燥氣候有利成熟。但土壤水分過多易徒長,影響結莢。中熟和晚熟品種對光照反應敏感。對土壤要求不嚴,適宜pH為6.3~7.3。

  單作、間作、套作均可;常與玉米、向日葵、甘薯、粟等間作。播種適期較長,可春播,也可夏播,臺灣省則在冬季播種。華北地區春播生育期90~160天以上,夏播80~120天。春播生長期較長,宜選中熟或中晚熟品種。可點播或條播。每畝播種量2~3千克。前期生長緩慢,宜加強田間管理,結莢盛期施少量速效氮肥能顯著增產。在田間不易裂莢。70%左右的莢成熟時收獲。主要病害有銹病、葉斑病、炭疽病等。主要害蟲為蚜蟲、白粉虱和豆象,入庫前須用藥劑熏蒸。

  子粒含粗蛋白質21.4%~29.2%、粗脂肪0.4%~3.6%、碳水化合物55.9%~61.6%;並含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維生素B1B2,還富含鈣、磷、鐵等元素。小豆是人們生活中不可多得的高蛋白、低脂肪、多營養、多功能的食品。淀粉顆粒較大(20~27微米),小豆豆沙粒比其他豆沙粒口感好。易強化,富沙性,別具風味,是制作多種主食、糕點、小吃、冷食的優質原料。莖葉蛋白質含量豐富,是優質的飼料和綠肥。種子可入藥,有除濕和排膿、消腫解毒功效;對水腫、腳氣、黃疸、瀉痢、便血、癰腫、先兆流產有一定療效,還可保胎、催乳等。小豆葉子可退熱,豆芽能治便血和妊娠胎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