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詩人。生於貝根,卒於奧斯陸。曾在奧斯陸大學任哲學、文學講師和教授。早在學生時代,他就對美學和文學產生瞭濃厚的興趣,特別喜愛德國的新古典主義作品和丹麥的詩歌。他認為詩歌反映的不應是直接的感受,而應是回憶。他的詩作是浪漫主義藝術的靈感同古典主義的嚴謹形式的完美結合。他曾與詩人H.A.韋格朗發生瞭一場論戰。他原同韋格朗之妹(即後來的C.科萊特)相戀並訂婚,後來與她分手,但在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對她的懷念之情。他曾因在作品中批評人民在文文化上的落後現象而遭到非難和斥責。他的大部分詩作都是描寫自然美景或講述民間傳說。他在1836年指出民間藝術是文學復興的源泉。他的詩集中包含瞭許多浪漫色彩濃厚的民間故事和傳說。主要作品有詩集《詩》(1838)、《新詩》(1845)、《詩五十首》(1848)以及《旅途即景與詩歌》(1851)。他也是斯堪的納維亞主義的熱心提倡者,認為隻有提高本國的文化和維護本國的獨立,才能使整個北歐的文化變得更豐富。由於他的創作深受德國詩人H.海涅的影響,遂有“挪威的海涅”之稱。他後期的作品宗教色彩較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