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20~30年代中國新詩創作中的一個流派。源出於19世紀末法國興起的象徵主義。中國五四文學革命初期,《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國》、《小說月報》等雜誌,對象徵主義的文學思潮及創作有所介紹和評述。曾留學法國的李金髪的《微雨》(1925)等詩集,是中國最早出現的象徵主義新詩。他用歐化的句法和晦澀的語言表現頹廢朦朧的思想和情調,被朱自清稱為是把法國象徵派手法第一個介紹給中國詩的詩人。此後取法於法國象徵派詩而進行新詩創作的,還有有王獨清穆木天馮乃超、戴望舒、姚蓬子等人。抗日戰爭爆發後,這個流派的詩風逐漸衰落,一些詩人或走向現實主義,或吸收象征主義方法進而發展創新到現代主義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