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某些動物或人在某些特定情況下的動作特徵和形態巧妙地融入武術的攻防技術之中,以象形取意、形意並重為特徵的一種拳術。中國武術拳種之一。又稱“仿生拳”。象形拳歷史悠久,《尚書》有“百獸舞”、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西漢帛畫《導引圖》上有“沐猴灌”的名目與圖像,說明早在西漢時就有瞭“猴舞”;劉安與華佗也曾分別創編瞭“六禽戲”和“五禽戲”等,均可視為象形拳的雛形。象形拳中螳螂拳、鷹爪拳、猴拳、蛇拳、鴨鴨拳地術犬法(俗稱狗拳)等流傳較廣,是模仿動物動作特征和形態的象形拳;醉拳、武松脫銬、銬手翻子拳等,是模仿特定情況下的人物動作和形態的象形拳;還有對練形式的象形拳,如醉漢擒猴。模仿動物的動作特征和形態創編的象形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古代中國人民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象形拳在技法上具有以形取勢,以意傳神的特點,不僅重其形,且更重其意,心動形隨,在技擊中強調以形取意,動作高雅別致,技巧性強,形象生動活潑,風格獨特,演練中栩栩如生,妙趣盎然。在練習象形拳時不僅要“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並能表現出武術的技術風格和技擊的技術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