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於中國的一種棋戲。兩人輪流走子,以“將死”或“困斃”對方將(帥)為勝。

  發展簡史 象棋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楚辭·招魂》載:“菎蔽象棋,有六簙些。”證明在2 000多年前,已經有“象棋”這個名稱。此象棋與現在的象棋不同。《史記·蘇秦列傳》註“六博”說:“博,箸也,行六棋,故曰六博。”那時的棋大概是一方為6子,叫“六博”。《說苑》載:雍門子周以琴琴見孟嘗君,說“足下……燕則鬥象棋而舞鄭女”。那時候,在達官權貴和士大夫中,已經流行下棋瞭。

  2001年,雲南考古研究所考古隊在三峽地區一東漢合葬墓內,發現瞭一枚陶制象棋棋子“車”,這是迄今為止考古發掘中所見最早的象棋實物,說明東漢早期的象棋裡有“車”的棋子。北周武帝(561~578年在位)曾制《象經》,文學傢庾信曾賦《象棋經賦》及《進象棋經賦》。這時,象棋在宮廷和文人中已很盛行。

  《續藏經》載:“昔神農以日月星辰為象,唐相牛僧孺用車、馬、將、士、卒加炮,代之為機矣。”據此,在唐朝牛僧孺之前的象棋沒有炮,待加炮之後,才與現代的象棋相近,或成為現代象棋的雛形。牛僧孺所著《玄怪錄》中的“列馬滿枰,皆金銅成形”,說的是唐朝“寶應象棋”的棋子,是以銅制成象形立體形棋子。在考古出土的北宋崇寧期間銅質棋子中,有一種是一面圖形一面漢字的平面棋子。後來,一面漢字一面圖形的平面棋子完全為漢字平面棋子所替代。唐至北宋這一時期,棋子沒有統一的規格。大概於北宋後期至南宋時期,才有統一的規格,與現在的象棋完全相同。宋代遺留下來的關於象棋的著作,如北宋司馬光的《七國象戲圖》、晁無咎的《廣象戲序》、南宋洪邁的《棋經論》,都是屬於抽象的象棋理論,而宋、元期間流行的《事林廣記》刊載的兩局象棋,則是全盤著法。明、清時代,棋書出版較多,其中以明徐芝的《適情雅趣》、朱晉楨的《桔中秘》,清王再越的《梅花譜》和張喬棟的《竹香齋象戲譜》尤為著名。它們標志著象棋藝術發展的新階段。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象棋得到瞭前所未有的發展。1956年起,象棋列為國傢體育項目。以後,幾乎每年都舉行全國性的象棋比賽。1962年中國象棋協會成立。許多省、市、自治區成立瞭棋類運動協會,一些大中城市成立瞭棋院、棋社、棋校等組織以及棋藝俱樂部、棋藝室等活動場所。全國性比賽除男子個人賽以外,又先後增加瞭男子團體、女子個人、女子團體、男女少年等比賽項目。還結合各級比賽,實行瞭象棋運動員、裁判員技術等級制度。由於群眾性棋類活動和比賽的推動,幾十年來象棋名手輩出,棋藝水平普遍提高。

  象棋在東南亞地區也廣泛流傳,1978年成立瞭亞洲象棋聯合會。隨著象棋在歐、美等洲逐步推廣以及洲際象棋交往逐漸增多,1993年成立瞭世界象棋聯合會。這兩個象棋國際組織分別定期舉辦亞洲象棋錦標賽和世界象棋錦標賽。

  棋盤和棋子 象棋盤由9道直線和10道橫線交叉組成。棋盤上共有90個交叉點,象棋子就擺在這些交叉點上。棋盤中間沒有畫通直線的地方稱為“河界”,畫有斜交叉線的地方,稱為“九宮”。棋子共有32個,分為黑、紅兩組,每組16個,各分7種,名稱和數目如下:

  紅棋子:帥1個,車、馬、炮、相、士各2個,兵5個。

  黑棋子:將1個,車、馬、炮、象、士各2個,卒5個。

  對局開始前,雙方棋子在棋盤上的擺法如圖。

象棋開局前雙方棋子在棋盤上的擺法

  走棋和吃子 對局時,由執紅棋一方先走,以後雙方輪流各走一著,將某個棋子從一個交叉點走到另一個交叉點,均算走瞭一著。雙方各走一著,稱為一個回合。

  各種棋子的走法如下:將(帥)每一著隻準走一步,前進、後退、橫走均可,但不準走出“九宮”。將與帥在同一直線上不準直接對面。士每一著隻準沿“九宮”斜線走一步,可進可退。象(相)不準越過“河界”,每一著斜走兩步,可進可退,俗稱“象走田字”;當“田”字中心有其他棋子(不論哪一方的),俗稱“塞象眼”時,則不能跳過。車可直走、橫走,進退步數不限。馬走一直(或一橫)一斜,可進可退,俗稱“馬走日字”;如果在一直(或一橫)的地方有其他棋子,俗稱“蹩馬腿”時,則不能走過。炮在不吃子的時候,走法與車同;但在吃子時必須中間隔一個子(不論哪一方的),這個子俗稱“炮架”。卒(兵)在未過河界時,每著隻準向前直走一步;過“河界”後,每著可向前走或橫走一步,不能後退。

  走棋時,如果己方棋子可以走到的位置有對方棋子存在,即可將對方棋子吃掉,占領那個交叉點。除將(帥)外,任何棋子都可以聽任對方吃掉,或主動送吃。

  一方棋子攻擊對方的將(帥),並能在下一著把它吃掉時,稱為“將軍”,或簡稱“將”。被“將軍”的一方必須立即“應將”,如果無法“應將”,就算被“將死”。輪到走棋的一方,將(帥)雖然沒有被對方“將軍”,但被禁在一個位置上無路可走,而己方其他棋子也都不能走動時,就算被“困斃”。被對方“將死”或被“困斃”,則為輸棋。雙方的棋子或棋勢均無取勝的可能,雙方走棋出現循環反復3次即為和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