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理學傢、地理教育傢。又名吳基時字一龍。生於廣東開平,卒於廣州。1928年畢業於中山大學英文系,1929年入法國裡昂大學地理系,1932年轉法國格朗勞佈大學(又譯格勒港佈林)地理系,1934年從波爾多大學研究生畢業,獲法國國傢碩士學位。同年回國,任中山大學地理系教授,1939年起任系主任。對中國地理學的主要貢獻是:①最先提出“珠江三角洲溺谷生成學說”,肯定珠江三角洲存在,面積約6 000平方千米。②②首創“廣花平原”概念。③1937年在廣州海珠區發現海蝕地形,證明這一帶在五六千年前為海岸邊緣。④首創中國山脈“一帶三弧”分佈論,即昆侖–秦嶺、蒙古弧、藏滇弧、華南弧,概括中國山脈格局分佈規律和總體特征與此相關。⑤首次指出雲南湖泊為斷層陷落而成。⑥首次在中國引用法國地理學者H.博利創造頻數統計法確立雲南三級侵蝕面的存在。⑦1939年第一次提出湛江附近湖光巖為死火山口,積水成湖。⑧1941年首次將廣東全省劃分為10個地形區;1944年首次將廣東劃分為4個氣候區;1941年組織領導編纂第一部《廣東省分縣地圖冊》。還培養一大批地理學人才。一生發表論著70餘篇,學術著作5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