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傢、教育傢。字摯甫。安徽桐城人。清同治三年(1864)舉人,次年中進士。先後入曾國藩、李鴻章幕府。曆官直隸深州、冀州(今均屬河北)知州。光緒十五年(1889)出任保定蓮池書院山長,執教多年,弟子甚眾。二十八年(1902),吏部尚書張百熙薦舉其為京師大學堂教習,自請赴日本考察學政。在日本,因留學生事與駐日公使蔡鈞發生齟齬,歸國後不赴京師就任,還鄉謀辦桐城小學校,不久病卒。吳汝綸與張裕釗、黎庶昌、薛福成號稱曾門四弟弟子。論文宗法桐城派,而又主張“有所變而後大”,認為“桐城諸老,氣清體潔,海內所宗,獨雄奇瑰瑋之境尚少”(《與姚仲實》)。所以他的文章既得桐城派整飭雅潔之長,又不全落桐城窠臼,風格矜煉典雅,意厚氣雄,得於《史記》者尤深。不過因求文者眾,應酬之作稍多。其詩多應酬贈答之作,但也有些具有真情實感的作品,如《依韻奉酬廉卿》等,慷慨沉鬱。其論學,也師事曾國藩,由訓詁以通文辭。晚年尤著力於解經。自言“近十年來,自揣不能為文,乃遁而說經,成《書》、《易》二種說”(《答黎蓴齋》)。但“往往私造訓詁,自立一義,不足為訓”(張舜徽《清人文集別錄》)。其點勘,註釋古籍多種,務在暢通大義,頗便於初學。他思想比較開通,主張研習西學。主講蓮池書院時,曾特聘英文、日文教師。又為嚴復所譯《天演論》、《原富》(見《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和美、日學者多種著作寫序,倡導啟蒙。《天演論序》傳誦尤廣,在清末思想界發生很大影響。其著述,生前曾刊刻《深州風土記》、《東遊叢錄》等。歿後一年,其子吳闓生刊《桐城吳先生全書》17卷,內含文集4卷、詩集1卷、尺牘5卷及說經著作。後有《桐城吳先生日記》、《尺牘續編》及點勘古籍多種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