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類學傢。生於江蘇武進(今常州),卒於北京。1940年中央大學生物系畢業,歷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實習員,貴州大學講師,中央研究院體質人類學研究所籌備處助理研究員。1946年就讀於美國聖路易斯的華盛頓大學醫學院,1949年獲博士學位。同年秋回國,任大連醫學院解剖教研組教授、主任。1956年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1970年起先後當選為中國解剖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名譽理事長。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33年起當選國際人類學和民族學協會榮譽終身會員、常設委員會委員。1985年被英國皇傢人類學會授予榮譽學術委員稱號。1986年起曾擔任國際史前史與原始史協會常設委員會委員、國際古人類學協會執行委員會和常設委員會委員、世界考古大會執行委員會東亞地區高級代表。發表論文近200篇,對北京猿人、藍田猿人、鄖縣猿人、和縣猿人和南京猿人等猿人化石進行瞭研究或鑒定,對丁村人、馬壩人、資陽人、河套人、柳江人等智人化石進行瞭研究或鑒定,對雲南的古猿以及廣西巨猿等化石進行瞭研究或鑒定,並正式命名祿豐古猿。提出在從猿變人的過程中,人類體質特征不均衡發展的觀點。在20世紀60年代初,提出人類直立行走在先,使用工具在後等觀點。與他人主編《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綜合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古人類學和舊石器時代考古學》(英文)、《中國遠古人類》等著作。創辦並長期主編《人類學學報》,還為中國培養許多人類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