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朝末年降清將領、清康熙初年反清倡亂的藩王。字長伯,又字月所。遼東中後所(今遼寧綏中)人,原籍江蘇高郵。明遼東名將祖大壽甥、總兵吳襄子,以武舉承父蔭,累官至甯遠總兵。崇禎十四年(1641)於明清松錦之戰敗績後,退守寧遠。十七年三月,以大順農民軍進逼北京,崇禎帝封其為平西伯,命入京勤王。兵至豐潤,聞北京陷,回據山海關。曾受李自成招降,率兵西行,途中聞農民軍拷掠明降臣,吳襄亦在其中,其妾陳圓圓又為農民軍將將領劉宗敏所奪,忿而折返山海關。以李自成大軍壓境,納部將胡守亮“借兵之策”,致書清攝政王多爾袞乞師。多爾袞得書後直奔山海關,遂開城門迎入清軍。四月二十二日,聯合清軍擊敗農民軍,為清軍定鼎中原奠定瞭基礎。五月二日多爾袞率清軍進入北京,以功封平西王。旋隨英王阿濟格追擊李自成,次年還京。順治五年(1648)大順與大西農民軍餘部聯明抗清,奉命出鎮漢中,平定陜西。八年率軍進入四川。十六年擊敗大西農民軍主力李定國部,進克雲南,奉命留鎮,是為開藩之始。十八年率兵入緬甸擒南明永歷帝,次年縊殺之,晉封平西親王。受命總理雲貴兵民事務,督撫咸受節制,遂擁兵自重,厚自封殖,漸成尾大不掉之勢。康熙十二年(1673)下令撤藩,十一月二十一日吳三桂於雲南舉兵反清,蓄發易服,自稱周王、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十二月率軍攻入貴州,翌年三月進據湖南,分兵攻取四川、江西。“偽檄一傳,四方響應”,靖南王耿精忠、廣西將軍孫延齡、陜西提督王輔臣,以及平南王長子尚之信等皆從之,數月而雲貴川湖以及廣西、福建盡為反清勢力所有,浙江、江西、廣東、陜西等地亦被兵燹,史稱三藩之亂。但由於與清軍相持於湖南,未敢迅速渡長江北上,使康熙帝得以厚集兵力,部署以荊州為中心、以川湖為重點,遏制其主力於湖南的防禦和攻戰體系;並於十三年四月下令將其子額駙吳應熊、孫吳世霖處絞,幼孫免死入官,由是氣焰大沮。時平叛戰爭在湖廣、閩浙和西北三個戰場展開。至十五年二月,安親王嶽樂攻克醴陵、萍鄉,兵逼長沙。六月,撫遠大將軍大學士圖海招降陜西提督王輔臣,撫定西北。十月,耿精忠至康親王傑書軍前迎降,福建、浙江和贛東平定。十六年三月,尚之信納款歸清,廣東悉定。吳三桂已成孤軍,窮途末路,於十七年三月稱帝衡州,國號周,年號昭武。八月中風卒。

圖1 吳三桂像(清人繪)

圖2 昭武元年兵部執照

  

推薦書目

 劉鳳雲. 吳三桂傳. 蘭州: 蘭州大學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