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早期幼稚教育機構。院址在北京香山靜宜園,1920年10月3日正式建立,前身是1917年11月20日所建的慈幼局。院長熊希齡。主要收容貧孤兒童。主要分5部:①嬰兒教保園、蒙養園和傢庭總部。嬰兒教保園招收4歲前的兒童,蒙養園招收5~6歲的兒童。按年齡分班,採用歐美的單元教學。兒童的生活照管與衛生保健,在當時全國的教養機關中首屈一指。兩園同時也是保育人員的訓練場所。>傢庭總部成立於1934年,即把小學的兒童分成10人一組,每傢有一位女管理員。②小學部。學生半天上課,半天勞動,畢業後免費升學。③中學部。包括男子中學、女子中學和男女師范學校,主要是辦師范。1930年男子中學停辦,改為北平幼稚師范學校,在當時實屬獨樹一幟,由張雪門主持。④職業部(農工實習場)。設木工、織染、刺繡等小作坊和農場,為學生提供勞動場所。⑤北平工徒學校。內設5個工廠,是為年齡較大而考不上中學的學生籌謀生計而設。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慈幼院設分院於桂林,抗戰勝利後停辦。先後保育兒童數千人,培養瞭許多保教人員。1949年後,人民政府接管,遷至阜成門外,現為北京立新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