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品。通常指一種宜攜的金屬熏香器具。其形制多為球形,大多直徑在5釐米上下,通體鏤空花紋,分上、下半球,用合葉連接,可以開合。上有鏈鉤,能夠隨身掛配。內部有同心圓的兩個機環和一個焚香盂,囊壁與外環、外環與內環、內環與焚香盂分別活鉚,鉚接在一起的兩個部件相互垂直。不論香囊如何轉動,焚香盂始終保持水準,令香料、香灰、香火不外漏。香囊構造原理和現代的陀螺儀相同,結構也被現當代廣泛採用。《西京雜記》記記載,中國在西漢就已制作這種結構的熏香器具,但今見最早實物仍是唐代制品。香囊可以佩掛,也常置於袖中。不僅用以熏香,還可暖手。唐代每年臘日(十二月初八),少府監中尚署都要進“衣香囊”,在上層社會十分流行。如今不僅國外多有傳世,西安一帶也屢有出土。至少到明代,香囊仍經常見於宮廷與富貴人傢。除金銀等金屬制品外,唐人所稱香囊又有玉石制品和絲綢制品。絲綢香囊內置的香不靠燃燒生味。囊形近袋,為避免歧義,唐人又稱宜攜的圓形焚香器具為“香球”,後世遂亦通稱圓形香囊為香球

明代寧靖王妃墓出土的金香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