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蘑科香菇屬一種。食用菌。又稱香蕈。中國利用的歷史久,分佈廣,產量和品質居世界前列。元代《王禎農書》中已有有關栽培法的記載。約400多年前傳入日本後發展迅速。

  營養器官為色白而濃密的菌絲體體;繁殖器官為能產生大量有性孢子(擔孢子)的子實體,即食用部分。孢子萌發後長成初生菌絲(單核菌絲),不同性的單核菌絲結合成次生菌絲(雙核菌絲)和結實性雙核菌絲,雙核菌絲的分隔處還形成鎖狀聯合。子實體群生或叢生。菌蓋扁半球形,後漸平展,或中央稍凹陷;直徑約3~6厘米,半肉質白色,表面呈茶褐色或棕褐色,上有幾圈淺色鱗片。

  為木腐性真菌,靠分解吸收枯木中的養料生存。栽培時多用殼鬥科樹種或楓香樹等截成1~1.2米長木段作材料,稱段木栽培,俗稱“棒栽”。段木須在樹木一年中營養積累最多時砍伐。接種時,先在段木上鉆穴,然後將預先培養的菌種接入。也可用鋸木屑、甘蔗渣等代替段木,但須添加米糠或麩皮、糖等營養物質。

  香菇營養豐富,香味濃鬱。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和各種氨基酸以及維生素如硫胺素、核黃素、煙酸和維生素B12等。所含麥角甾醇,是維生素D原。除供食用外,兼具較高的醫療價值。長期食用對預防高血壓、心臟病和嬰兒佝僂病有益。所含多糖體對某些腫瘤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