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魏晉時期一種多段體大型歌舞大麯。由相和歌和清商樂發展而來,是一種歌、舞、樂並用、結構複雜的綜合性歌舞音樂。

  據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二十六小序記載,相和大麯的結構包括“豔”、“趨”、“亂”三個部分。“”用於樂曲之前或中間,是婉轉、抒情的段落;“”是緊張、急促、熱烈的段落;“”是結束性的段落。由多段歌詞組成,可用同一曲調反復歌唱。每每段歌唱之後插入器樂演奏段落,有時也加入舞蹈,這部分稱“”。《宋書·樂志》記載的相和大曲有 《東山》、《西門》、《默默》、《園桃》、《羅敷》、《白鵠》等十五曲曲名和歌辭,各曲均有“解”、“艷”、“趨”等結構標記,是瞭解相和大曲結構的重要依據之一。魏晉後,一般按清、平、瑟三調對相和諸曲進行分類。有時也兼用楚調和側調分類,這種分類多見於但曲。但曲是相和大曲中不用歌唱的純器樂形式。南朝張永《元嘉正聲伎錄》記錄瞭楚調但曲七曲:《廣陵散》、《黃老彈》、《飛龍引》、《大胡笳鳴》、《小胡笳鳴》、《鶤雞遊弦》、《流楚窈窕》。《古今樂錄》說:“《黃老彈》獨出,舞,無辭。”